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太坪村的连绵山坡上,中广核西畴集中式光伏项目全面进入并网冲刺阶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共使用20.8万块光伏板,由37个光伏子阵组成,占地面积约2400亩。项目有1700余亩光伏阵列位于生态茶园中,环境保护要求极高。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项目团队创新运用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与AI安全管控技术,在守护茶园生态的同时加速工程建设,构建起“空中建设走廊”,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实现了“零生态扰动”的绿色施工目标。
集群吊装开辟“空中走廊”,实现生态施工“零扰动”
针对山地茶园地形崎岖、植被保护难度大的痛点,项目摒弃传统“人挑马驮”与修路运输模式,投入26台大型无人机组建空中运输集群作业。在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按预设航线精准编队飞行,将光伏基础混凝土、支架及组件等物资从山下精准运至山顶作业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慧施工场景。
“通过数字化航线规划与多机联调技术,作业前会预设航线并完成模拟飞行,确保多架无人机上升、下降及平飞速度同步,避免吊挂物资晃动;作业中通过多机联调实现流水线运输,全程无需修建临时道路,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项目运输班组负责人介绍,这种空中运输方式彻底避免了施工便道修建对茶园植被的破坏,真正实现生态“零扰动”。
据悉,无人机集群运输已为项目节省道路建设成本40%,减少人力投入60%,工程进度较传统模式提升近一倍,成功破解了高山地区“施工与护绿”的矛盾。
智能巡检筑牢安全防线,AI赋能全程风险管控
项目安全管理团队同步部署的“无人机+AI”违章识别预警系统,构建起另一道科技防线。这套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实现施工区域全覆盖监控。同时,创新性地结合施工人员定位手环信号,智能规划巡检路径,做到“人员密集区重点巡、危险作业区实时巡”。自今年7月投运以来已开展巡检500多架次,累计时长超1500小时,全力保障项目安全建设。
“无人机发现违章行为后,可通过机载喊话器即时警示,同时向管理人员推送短信与移动端预警。”中广核云南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道,系统具备9项核心识别功能,从施工人员劳动保护到临边作业安全,从烟雾火情监测到大件垃圾回收情况,均能实时分析并生成可视化报告,辅助制定整改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的闭环管控。这种“空中巡检+地面响应”的智能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施工区域分散、安全监管难度大的行业痛点。
中广核西畴农光互补项目通过无人机集群技术与AI安全管控技术的应用,将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为西南地区建设新能源项目在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实践新范例。
中广核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