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赛场到消费市场,从兴趣空间到生活服务,云南消费正以多元业态、创新模式勾勒出向新向兴的生动图景。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名额15分钟售罄、上半年体育产业规模预计达506亿元,印证体旅融合的强劲动能——政策护航下,优质赛事与文旅、商业深度绑定,让“跟着赛事游云南”成为消费新潮流。“谷哩谷哩”谷子店的IP周边、“弥里有乐”的社群活动、璞玉书店的沉浸阅读,则折射出情绪消费的崛起,年轻人为兴趣、体验与社交买单,商家以温度场景搭建情感连接,赋予消费更多精神价值。而上门私宴的仪式感、月子教练的专业指导、整理收纳的生活美学,更反映出家政服务从粗放走向精细,用定制化服务满足品质生活需求,让购买服务升级为购买理想生活。从产业融合到情感赋能,再到服务升级,多元化消费持续升温,为提振我省消费提供新注脚。
体育消费驶入“快车道”
10月底至11月初,2025年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在德宏芒市、保山腾冲、临沧凤庆、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景洪依次举行。今年五站赛事全面升级,在“吃住行游购娱”体育旅游消费方面全面赋能。比赛报名开放后,全站名额15分钟即抢购一空,单站名额40分钟售完。全五站参赛人数累计达10065人次,创历史新高。火爆的体育赛事市场成为体育消费的引流器,体旅融合产业态势更催生了云南省体育消费的加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预计达506亿元,同比增长34%。1至8月,全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657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7.12亿元,拉动经济效应100.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6%、64%。
加强体育赛事政策支持。云南省相继出台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云南“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等系列政策措施,在体育赛事管理制度建设、活动体系构建、经营主体扶持等方面给予保障。省体育局强化与发改、财政、教育、商务、文旅等部门工作协同,牵头实施体育产业、户外运动、体旅融合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实施旅居云南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行动方案,落细体育赛事品牌创建、安全管理、政务优化、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
扩大体育赛事优质供给。全省体育系统聚焦“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发挥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场地设施和综合保障优势,办好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云南玉昆足球俱乐部)、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昆明城星足球俱乐部)、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男排、女排)等职业联赛主场赛事,提升观赛体验,创新赛事周边产品,开展文旅农商配套活动,持续放大“票根经济”效应;依托得天独厚的户外资源禀赋,举办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环云南公路自行车赛等全新赛事,怒江皮划艇野水漂流公开赛、格兰芬多自行车节、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等高品质赛事;结合全年四季皆可办赛的优势,着力打造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为支撑的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以“跟着赛事游云南”为亮点的体育旅游赛事体系,以“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赛事为抓手的对外交流活动体系。
促进体育赛事融合发展。我省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融入城市发展,指导玉溪市成功入选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指导昆明市顺利完成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组织澄江市、弥勒市、丽江市古城区如期完成云南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打造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名片、强劲经济动能、扩大消费潜力的示范样板。创新体育赛事融合消费场景,省体育局联动文旅、商务部门连续两年打造“跟着赛事游云南”主题活动,今年精选发布“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201项,将体育赛事举办地从传统体育空间拓展至文旅商业空间,打造推出体育赛事与民族节庆、文化体验、旅游推介、商品展销、乡村振兴创新融合的消费场景。
云报全媒体记者 娄莹
从“为爱买单”到沉浸体验
如今,年轻人的消费不再只为实物买单,更为时间、体验和社交关系付费。情绪消费驱动年轻人“为爱买单”。
在昆明有一家名为“谷哩谷哩”的谷子店(“谷子”为英文“goods”的音译,特指二次元IP衍生的徽章、立牌、卡牌等周边产品),开业一年多来,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淘选心仪IP周边的聚集地。店主豆豆介绍,店内商品大致分为游戏周边、漫画周边和小说周边三大类,IP种类已近400个,“我们的客群年龄跨度较大,但核心消费者仍以学生群体为主。”
豆豆说:“现在大家买东西不像以前单纯以实用为主,消费观念开始趋向于情绪消费,更多是‘为爱买单’。随着大众版权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上游IP方不断推出更多正版衍生周边,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供给。”
为了增强顾客的体验感,她还不定期举办“一日店长”活动。“比如有些IP角色过生日,或有周边上新,我们会邀请角色扮演者来店里与消费者互动。”未来,豆豆计划推出免费集市,在店面周边设置场地,让同好们交换或出售自己的收藏。她希望自己的谷子店能满足更多消费人群的需求。
在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社区第三空间的打造日益成为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位于昆明弥勒寺公园内的综合社区空间“弥里有乐”,正是一个将传统公园转变为集情绪空间、活力街区与社群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场所的典型案例。
“弥里有乐”主理人佟佳介绍:“每年七八月我们会举办城市公园艺术节,今年的活动累计吸引近5万人参与。艺术展览部分,我们邀请了青年艺术家设置装置,增强视觉体验。发酵市集则聚焦云南风物,集结咖啡、茶、面包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临沧、大理、普洱等地的摊主一同参与。还有戏剧角、疗愈角、非遗手工体验等社群活动,让兴趣相投者自然连接。此外,我们还在公共空间设置了脱口秀、乐队演出、合唱团表演等演艺类互动,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型的公园。”
佟佳希望,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在弥勒寺公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验,从而实现社群的自然凝聚与持续互动。
当消费进一步延伸到对知识、美学与精神体验的追寻,书店已不仅是展示和销售图书的场所。昆明璞玉书店书品负责人罗洁介绍,璞玉坚持“以书为大”的运营理念,将书店空间使用与选书逻辑紧密结合,通过精心布置的展陈和多元活动,让阅读超越文字,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沉浸体验。
罗洁说:“我们围绕云南本土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互动活动,邀请本土作家与学者进行分享,构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城市之间的深度对话,形成了以《走读昆明》公益沙龙和‘在地·呼吸云南’为代表的品牌活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涌现出让罗洁难忘的故事。她说,2022年,曾到璞玉书店参加活动的彝族姑娘扎十一惹,因困惑于文字的意义而在提问环节哽咽落泪,带着大家的鼓舞与启发,今年她以作者身份带着自己的作品《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重返书店。“未来,璞玉书店将深化‘终身学习空间’的定位,搭建创作共学小组,推动更多具有交互性与创新性的文化实践。”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玲
专业化生活服务轮番上新
从上门做菜的精致私宴,到专业细致的病患护理,再到融合美学与心理学的整理收纳……各种直面生活痛点、致力于满足个性化与品质化需求的专业化生活服务正在轮番上新。
——私宴上门,把仪式感端上餐桌。
“我们并非传统家政,而是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完整的家宴解决方案。”昆明头部家政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儒友这样定位自己的团队。2023年初,曾在自媒体领域创业的他,捕捉到云南“上门做菜”市场的空白,通过自媒体引流和扩大专业厨师团队,将高品质定制化餐饮服务带入家庭场景。
他们的服务既涵盖高端商务宴请,也包含追求生活仪式感的家庭纪念日。客单价从1500元至上万元不等,服务流程涵盖菜单定制、食材采买、上门烹饪、餐后清洁等环节。“最珍贵的宴请是家宴。”彭儒友介绍,所有食材当天采购、烹饪过程公开透明,让客户吃得放心,也享受专业服务的省心。目前,彭儒友团队年流水约150万元,业务覆盖昆明及周边地区。
——精细照护,从可选到刚需。
“家政服务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有条件、有需求的家庭来说,已经转变为常态化的消费。”天使宝贝(云南)健康产业集团CEO李红梅表示。
深耕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病患护理三大核心板块十余年,李红梅对行业需求变化有着深刻感知。“现在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服务的专业性。”她表示,专业家政与传统家政存在本质差异,尤其是病患护理、母婴护理这类涉及健康安全的服务,就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和技能的护理员提供,而非普通保姆能胜任。
“在母婴护理领域,更侧重专业指导的‘月子教练’服务正受到许多育儿新手家庭的青睐。”李红梅介绍,不同于月嫂以“代劳照料”为主,月子教练的核心是“专业带教”——通过上门服务,手把手教新手父母掌握科学育儿方法与产后恢复技巧,帮助家庭建立自主照料能力。其服务模式灵活,通常按天或按小时计费,这种兼具专业性、灵活性与经济性的服务,正成为市场的新选择。
——整理收纳,理清物品亦梳理内心。
“收纳整理早已超过了归置物品的表层意义,正在成为重构生活秩序,传递生活美学的载体。”乔安收纳美学工作室主理人、云南省家协收纳专委会主任尹晓娜指出,通过职业整理师介入,帮助客户筛选物品、优化动线,不仅能释放物理空间,还能缓解因杂乱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提升生活效率和质量,甚至能改善家庭关系。
尹晓娜分享,一位客户家中曾被上千件衣物淹没,团队花费4天将其归置得井井有条。数月后回访,客户表示:“这比买衣服快乐得多,家庭关系也更融洽。”
“收纳的价值不止于环境焕新,更是对生活方式的良性引导。”尹晓娜说,在整理过程中,客户可直观地了解物品数量,有助于避免重复购买;所有收纳均依据客户的生活习惯设计,维持起来并不困难。
此外,尹晓娜还结合茶艺与设计专长,延伸出毛坯房收纳空间设计、商业整理、茶空间构建等新服务,并与学校合作开发收纳整理类的劳动教育课程,持续拓展收纳服务的边界与内涵。
从找人干活到购买生活方式,云南家政服务市场涌现的新意,是当前服务消费转型升级的微观体现。在职业标准、培训体系及资质认证逐步完善的推动下,行业正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与高质量方向演进。
云报全媒体记者 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