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组织辖内多家机构,以“举国欢庆享金秋,消费安心乐无忧”为主题,创新打造“多场景渗透、多形式联动”宣传模式,系统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有力提升公众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筑牢区域金融安全防线。
立足厅堂阵地,织密金融知识“宣传网”
云南省分行营业部、昆明市盘龙支行立足营业厅堂主阵地,融合“视觉化+场景化”宣传方式,在等候区、业务区布放主题海报与折页,结合客户办理开户、转账、理财等关键环节开展“一对一”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双节期间冲动消费、虚假优惠等陷阱。文山州分行营业部举办“双节同庆沙龙”,线上线下联动普及反诈防非、假币鉴别与资产配置知识,现场发放《金融风险防范手册》,设置互动环节,反响热烈。玉溪市分行在网点设立“金融知识学习角”并开展专题讲座,将传统客户等候区升级为“金融知识学习角”——大堂经理利用客流高峰期开展主题讲座,内容覆盖假币识别、理财产品选择、个人征信及信息保护等实用知识;同步通过厅堂LCD循环播放《守住钱袋子》系列宣传片,以真实案例强化风险警示。
聚焦“一老一少”,培养理性金融观念
针对老年群体,丽江市分行结合“敬老月”与社保卡换发契机,深入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开展上门服务,普及反假币、防诈骗、信息保护等知识,守护老年人财产安全。普洱市分行深入红旗会堂老年人活动场所,围绕常见的老年人诈骗圈套做出风险提示,避免老年人盲目跟风和冲动交易,提高老年群体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同时,聚焦“安全消费”与“金融防护”两大主题,重点开展三方面的教育宣传:一是普及理性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识别常见消费陷阱与假冒伪劣产品;二是讲解正规借贷渠道,警示非法集资、套路贷等风险,增强防范意识;三是重点强调个人信息保护,详细讲解防范个人信息与金融账户信息泄露的具体技巧,例如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透露验证码等。
针对新入学年轻消费群体金融认知特点,行内两家机构组织工作人员走进校园进行实地宣传。昆明市官渡支行辖属云大西路支行和昆明市八一支行分别走进昆明学院和云南省文化艺术学院,围绕电信网络诈骗、虚假消费返利、非理性过度消费等青年高频遭遇的金融风险场景,采用“以案说法”的直观形式,深入剖析诈骗分子作案手段与非法借贷隐藏陷阱,系统传授风险识别技巧与合法维权途径,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理性消费、合理借贷、安全理财”的健康金融观念。

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消保“最后一公里”
为让金融知识精准触达基层群众,各分行主动延伸服务半径,深入社区、市场、乡村、景区及跨境场景提供“家门口”的消保服务。昆明市西山支行辖属丹霞路支行积极响应昆明市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的号召,联合棕树营街道白马东区社区开展共建宣传;昆明市东风支行辖属胜利广场支行深入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街道办事处,面向社区居民及辖区企业代表,通过“咨询台驻点答疑+宣传资料精准发放+现场案例互动讲解”的多元形式,就反诈知识与金融服务“三适当”原则进行重点讲解,将实用风险防范知识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西双版纳州分行在第二十六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现场,为中外商户及消费者解答跨境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疑问,并讲解反假币鉴别要点。曲靖市分行联合当地公安部门,以趣味互动游戏形式开展“反诈进市场”活动,吸引超百人次参与,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大理州分行辖属南诏支行,依托古城地理位置,向游客宣传理性消费与防诈知识,提升游客金融自我保护能力。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覆盖老年、学生、社区居民、企业客户、厅堂客户等多类重点群体,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千份,现场解答金融咨询数千人次,凭借“接地气、有实效、暖人心”的鲜明特点,获得参与群众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
下一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将持续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拓宽服务覆盖范围,以更专业、更贴心的金融服务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为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区域金融环境贡献中行力量。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 供稿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