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定县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实现“绿富双赢”
武定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327.5万亩林地间做文章,通过精准施策,推动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业态规模化发展,总产值突破15.07亿元,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了“金山银山”。
自2022年组建林产业工作专班以来,武定县构建了“一个专班抓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的良性工作格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勾勒出“一核牵引、两园示范”的空间蓝图,三年行动计划整合3050万元涉农资金,靶向推进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10项重点任务,让林下经济发展有了“路线图”和“资金池”,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入探索拓展林地经营权权能,创造性破解林地“三权分置”改革中的堵点问题。颁发云南省首本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发放首笔30万元质押贷款,破解林地盘活难题。前者拓展了林地经营权权能,后者打通经营主体融资堵点,相关做法入选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为林业改革提供了“武定方案”。今年6月25日,在云南武定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全省第一家林下经济(林菌)产业研究院,为林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升级中迈出关键一步。
把经营主体培育作为林下经济产业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大户引领、农户跟进的经营格局。50家龙头企业、196家合作社组成“主力军”,省级龙头云南宝田公司建起800亩重楼GAP基地,带动农户种出2000多亩“金疙瘩”,户均年增收6000元,其研发的重楼牙膏、喷雾成市场“网红”,6家野生菌企业包山1.15万亩保育促繁,松茸壮鸡米线、羊肚菌干等产品年销3.5亿元,让山林“藏珍”变成百姓“增收宝”。
把联农带农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群众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分享增值收益。3.4万户农户通过林下鸡养殖增收,户均年收入2300元;1000余亩“北美冬青”“高山杜鹃”种植基地,既美了山林,又让周边群众年增收超100万元。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正书写着“绿富双赢”的新故事。
“武定县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种培加’上下功夫,在‘产供销’上做文章,推动林下经济‘绿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力量’,让绿色产业遍地开、林下种子结硕果。”武定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古建辉表示。(通讯员 武学成 周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