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低空经济、新材料、绿色能源,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云南国资国企多点突破 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省属企业改革进度整体完成率达95.94%,16个州(市)改革进度整体完成率达95.61%
累计盘活资产资源494亿元
截至今年8月底,省属企业实现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48.4%
2023年以来,云南国资国企围绕“管理、发展、脱困、改革”要求,坚持一手抓防风化债、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全省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云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以来,省属企业改革进度整体完成率达95.94%,16个州(市)改革进度整体完成率达95.61%,累计盘活资产资源494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省属企业实现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48.4%;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0.36个百分点,总体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
国有资本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省国资委制定《云南省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办法》,完成全部省属企业主业核定,推动各类要素向主业集中,引导国有资本加速向新质生产力布局。截至今年9月底,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12.58%,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81亿元。2023年以来,全省国有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投入159.25亿元,取得转型成果1232项,累计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8327项。
2024年,云锡新材料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与战略投资人形成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的战略支撑、资源赋能、深度协同新局面;顺利引入代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深创投等重量级战略投资者6家,7.42亿元战略投资资金全部落地;锡焊膏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品销量明显增长,实现国内首家低α辐射锡产出销售,打破国外垄断。
云南航产投集团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牵头组建云南低空飞行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拓展“低空+文旅”创品牌、“低空+应急”担重任、“低空+培训”强支撑、“低空+科技”提效能、“低空+实训”探前沿的多元场景,激发低空应用新活力。2024年,云南航产投集团保障洱海周边区域通用飞行活动774架次。作为省内首家高空跳伞基地,弥勒通用机场年保障飞行活动2100余架次。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60.86亿元,投入强度为1.32%,其中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1.62亿元,投入强度为2.64%。2023年以来,全省国有企业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51项、省级226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6项,实现1228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省国资国企先后与6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共建,新增47个省级研发平台;引进海外工程技术人员102人,采用“双聘”方式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入科研人员32人。截至目前,省属企业已有研发人员16684人,占比8.62%。
我省首家入选“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名单的云南白药智慧工厂,在设计之初就全面对标工业4.0,以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围绕建设成为代表中国大健康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国家队的目标,打造为集参观接待、产品体验、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体验式工厂,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融合为一体的数字化标杆示范园区,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态园区。
今年3月21日,云南能投集团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全球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燃煤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对加快构建云南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新质煤电发展和服务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意义深远。
监管效能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优化调整权责清单,完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二期建设和智能化升级;开展“一利五率”目标管理和增加值核算;持续加强省属企业投资监管,2024年累计审减偏离主业主责、研究论证不充分的项目70个。截至8月末,省属企业存量融资平均成本较去年末再降低21BP。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专项整治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国企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省股权管理公司探索“一企一策”差异化股权管理模式,深度介入持股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确保持股企业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紧密贴合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加速转型升级,以“1个参观管理办法+N个工作日指引+1套工作流程图”构建“1+N+1”股权管理体系,深化持股企业管理赋能,实现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能源等资源经济及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累计投入170亿元。
楚雄彝族自治州国资委创新构建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巡查、内部考核于一体的监督体系,推动国企监督事项全级次、全链条、全要素穿透。2024年以来,楚雄州7家州属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消除问题隐患692个,推行每月“责任+成果+考核+薪酬”连同贯彻式考核,建立“季度+年度+任期”评价体系。(记者 李继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