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沧市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提升特色资源转化能力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不久前,在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交流专场活动举行,临沧示范区作为国务院批复建设示范区之一分享成果案例。自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临沧示范区扎实推进区域开放合作提升行动等行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破解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临沧示范区汇报并进行研究部署,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推进临沧示范区建设,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将建设示范区作为临沧3个建设重点方向之一,出台了专项政策支持临沧示范区建设。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通过厅市会商、预评估、项目扶持等强化指导和帮助支持。
临沧市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完善市县(区)示范区建设专班,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综合考评内容,联动开展巡查、督查、人大视察和政协议政共同发力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制定了《临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条例,研究出台了科技创新、人才引培等方面的20多项配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区域开放合作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行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行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五大行动”,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6年来,重点总结提炼形成具有临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典型经验模式21个。其中,《临沧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两个案例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示范区典型案例。临沧示范区建设案例被列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并由外交部向联合国提交发布。2023年11月,全国11个示范区中首家发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并在联合国官网发布,成为全球地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参考。
临沧开放枢纽建设跑出加速度,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实现新突破。2021年8月,成功实现新加坡—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的“破冰之旅”以后,临沧市不断优化运行模式,健全物流园区建设等物流通道上下游保障环节,带动临沧方向进出口贸易量87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311亿元。清水河口岸作为全省首个“运抵直通”模式试点成功。实现跨境电商“9710”出口、边民互市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个首单落地,建成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19个。
临沧市全力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突破口,建成500个自然村整治示范村,带动近1000个行政村开展整治,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获批时增长48%。全市1995个新型经营主体与9.18万户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唱响临沧团结花开幸福歌,2023年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截至目前,临沧市研发投入总量较获批时增长1.8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获批时增长3.9倍;先后邀请16位院士100余位专家为临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签订合作协议27项;组建由2464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获批以来系统化布局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12项,在重点产业上研发突破关键技术48项,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76项,开发新产品63个,探索形成了科技赋能临沧坚果提质增效模式,2025年临沧坚果实现青皮果产量36.9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14亿元。(记者 张雪飞 通讯员 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