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勐腊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口岸园区发力 破局“过路经济”

深秋时节,勐腊关累港作业正忙。一边,是重型吊车将国产矿山设备稳稳装船,即将启运缅甸;一边,是工人们忙碌不停,加紧装载各类出口物资。整个港口活力十足。
勐腊县边境线长达740.8公里,与老挝和缅甸相邻。近年来,当地依托县域内拥有陆路和水路4个国家级口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将口岸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的“过路经济”“通道经济”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口岸经济转变。
在缅甸与澜沧江隔江相望的关累港边民互市货场,满载食品、农副产品的大货车排成长龙,正在接受查验。这个货场由勐腊县顺利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营,依托“提前申报、货到验放”的线上模式,配合线下的顺畅衔接,平均仅需1小时即可办结通关手续。
“2023年合作社成立至今,社员发展到600名,已完成1500余万元和800余万元的进出口交易。”合作社负责人郝庭瀚介绍,出口商品以食品、日用品等为主,进口商品则大多以老挝、缅甸和泰国的水果干、工艺品等为主。边民互市运营后,对边境地区的群众增收带动较为明显。
“随着口岸联检楼、市场建成启用,关累港口岸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勐腊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7月29日,关累港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成并通过海关总署验收;2024年12月10日,关累港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水运通道与昆曼公路、中老铁路的进一步互为补充衔接;今年5月7日,首批泰国水果经关累港口岸顺利入境,开辟了泰国水果进口的新通道。目前,正在推进水路、公路、铁路联运关累港口岸综合码头项目的前期工作,关累港新边民互市场所(查验货场)项目也在进行重新选址。未来,关累港将被打造成大湄公河流域综合性国际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和澜湄流域中国第一水运门户。
位于勐腊县西南端的勐满,于2024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目前,口岸查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大型查验及仓储货场已基本建成,不远处新建的中国勐满国门联检楼片区工程也已初具规模,整体建设正稳步推进。
作为勐腊县口岸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产业落地平台,依托口岸布局的勐腊产业园区勐满片区,正全力加快勐满国际橡胶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核心集聚区。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胶60万吨,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并开始投入使用。
目前勐满片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并作为一般贸易查验场及边民互市场投入使用,进口肉牛产业也在片区内落地发展。一个集天然橡胶全产业链产业、进出口贸易、物流运输、进口肉牛、口岸综合服务等多元功能的现代化口岸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随着口岸和园区建设项目的推进,勐腊县正向着从单一通关节点向综合性开放枢纽转型的发展目标迈进。”勐腊县商务局副局长、县政府口岸办主任白晔介绍,2024年,勐腊县进出口贸易额(含磨憨)550.95亿元,同比增长11.4%;进出口货运量1043.97万吨,同比增长14.55%,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今年1月至7月,勐腊县(含磨憨)进出口贸易额完成401.98亿元,同比增长19.99%。(记者 戴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