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财经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警惕!宣称能“治病”的食品,可能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11:31:25  来源: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

  原标题:警惕!宣称能“治病”的食品,可能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各位爱网购、爱看直播的老铁们注意啦!网上有些食品宣传可“厉害”了,听说吃了短时间就能瘦成闪电?还浑身是劲?

  “云南食安君”在这里得给您提个醒:号称“减肥燃脂”“重回20岁”“血糖刷刷降”的“神奇”食品,可能是非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的“黑科技”,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请各位老铁切勿盲目购买和食用。

今天

“云南食安君”就来和大家聊聊

这个所谓的“黑科技”——

  什么是“非食用物质”?

  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简称为非食用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危害是什么?

  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其危害主要分为两类:

  急性危害:若毒性强烈,即便微量摄入也可能导致中毒,症状迅速发作,危害直接。

  慢性危害:即便毒性较弱,长期通过食物摄入也会在体内不断蓄积,损害器官功能,且这种损害多为不可逆。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因生理机能尚未成熟或有所衰退,面对这些危害时会有更高风险。

  目前,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呈现出载体多样、物质多变、形式隐蔽等特点:

  非法添加载体多样。随着流通领域线下抽检覆盖率不断提升,不法商家开始转向电商平台、社群微商、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渠道,非法添加的载体也由传统的胶囊、片剂转为获取容易、携带方便的压片糖果、固体饮料、咖啡、代用茶、果冻、酵素饮品和蜜饯等普通食品。

  非法添加物质多变。由常见药物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等转变为其同系物或衍生物,如羟基豪莫西地那非、丙氧苯基伐地那非等。

  非法添加形式隐蔽。非法添加产品可能以赠品的形式流入消费者群体,并宣称与其他产品搭配使用效果更佳;部分产品可能由原来的一种药物高剂量添加转为多种功能相似的药物低剂量同时添加;部分产品利用消费者对“植物提取”“纯天然”的信任心理,采用“草本精华”“植物提取物”等原料掩盖非法添加药物的方式。

  怎样才能选到合规的食品和保健食品?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通过线下大型商超、正规店铺或线上品牌店铺购买食品和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对不明来源、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要保持高度警惕。

  夸大宣称功效需警惕:对宣称具有减肥/壮阳/降血压等功效的产品需多加留意,对夸大宣称“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产品更需警惕,切勿盲目购买和食用。

  建立科学食品安全观: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食用后出现“立竿见影”效果,需高度警惕,快速见效往往是非法添加药品的信号。宣称“速效减肥”“一天降压”的普通食品都涉嫌虚假宣传,如若食用后身体出现心悸、心慌、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云南食安君”提醒

  消费者购买或者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可能涉及非法添加的食品,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