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滇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滇企 >> 正文
税护“腊”味守正途 诚信匠心越山海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6日 17:45:45  来源: 云南网

时光在高原的烟火中沉淀,智慧于传承中历久弥新。一道道承载着民族智慧的腌腊美味,正穿越山川,香飘万家。为助力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接轨发展,云南省税务部门以精准服务守护百年工艺,以政策活水滋润腌腊行业,针对收购、生产、销售全链条痛点靶向发力,让老手艺在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中焕发全新活力。

管好收购端:破解散户开票“源头难题”

腌腊行业原料多来自分散的农户或小型养殖户,收购环节常面临发票开具难、进项抵扣不规范等问题,成为产业起步的风险点。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源头痛点,以定制化服务打通合规“第一公里”。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阿庆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杉阳腊腌菜”荣获第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针对企业原料收购分散、农户开票意愿低的难题,当地税务部门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聚焦“订单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合一的合规管理要求,实地上门讲解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申领流程、开具规范及涉税风险点,辅导企业建立完整的收购台账。公司法定代表人马乐君说道:“税务合规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实打实的帮助,仅2025年上半年,公司就合规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费优惠减免10余万元。”

原材料采购分散、发票管理混乱曾是龙陵县醉宜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心头病”。当地税务部门创新“线上+线下”双轨服务,线上通过税企热线实时解答采购发票开具疑问,线下开展“上门问诊”,手把手辅导合作社规范原材料采购发票留存、成本核算归集等流程。合作社负责人杨昌富表示:“税务人员教得细致,我们小合作社及时把账算清楚2024年,合作社通过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享受税费减免近8万元,让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购买原料。”

聚焦生产端:筑牢传统手艺“合规底线”

腌腊生产多依赖传统工艺,部分企业从家庭工坊转型而来,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弱等问题。税务部门以精准辅导强化内控管理,让老手艺在规范中传承发展。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李氏牛牛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解牛技艺+爆腌秘方+古法晾晒+松针炭烤”的传统工艺,其“牛干巴”入选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从家庭小工坊到规模化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曾制约其发展。

当地税务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腌腊行业税务合规指南》,开展“一对一”申报辅导,围绕收入确认节点、成本费用归集范围、非遗产品相关优惠享受条件等内容逐项拆解,协助企业开展风险自查。创始人李婷说:“从小工坊到销往全国的‘破圈’之路,离不开坚实的合规基础。我们将以传承技艺的严谨与细致,严格规范财务台账,坚守合规底线。”目前,李氏牛牛已发展26个加盟店,在全国建立108个代售点,拥有近5000名线上代理商。

助力销售端:激活多元渠道“市场动能”

随着腌腊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冷链物流升级、电商渠道拓展等新需求应运而生,税务部门通过政策红利释放与服务升级,为产品“走出去”保驾护航。

在普洱,镇沅古茶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腊肉产品远销上海、深圳、广东等地,为适配远距离销售,企业投入资金搭建“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销售体系”,资金压力显著增加。当地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对接,结合企业销售模式讲解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帮助企业精准享受税费优惠,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公司法定代表人王艾佳表示:“税务部门的辅导让我们既能守好合规底线,又能轻装上阵拓市场,优质腊肉才能从深山走向更广阔的餐桌。”

税润烟火,味传古今。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既破解了收购端的“源头困局”,又筑牢了生产端的“合规防线”,更激活了销售端的“市场活力”。政策添薪助燃传统工艺,让老手艺在新时代袅袅生香,共同开启美好生活的新风味。

云南网通讯员 杨云霞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