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六处直接提到老龄工作,特别是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老龄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蒙自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领导重视政府主导
“三个到位”重视养老
据蒙自市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尹艳介绍,蒙自市有7镇4乡,86个村委会,15个社区,691个自然村,991个村民小组。截至2018年6月,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7026人,其中:80至99周岁的老年人有5878人,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人。失独老年人215人,空巢老年人5316人,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7%。老龄化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及农村老年人和贫困老年人较多等问题,使全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全市的养老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养老,一直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如何养老?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蒙自市委、市政府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不仅把养老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方案,而且还紧紧围绕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等目标,采取“三个到位”措施,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促使全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向深层次拓展,在全市全面建立起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把养老服务和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以来,全市连续3年将敬老院建设列入市政府为群众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并作为乡镇、部门年度重点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二是政策引导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红河州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形成了兴办主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三是资金保障到位。“十三五”期间,蒙自市向上申报养老项目18个,养老服务项目61个,争取项目资金1283万,用于乡镇敬老院、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和百村建设。此外,蒙自市积极规划“蒙自市南山颐养苑养老园区”,项目规划用地342.40亩(228267.81平方米),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12442平方米,包含5个子项目,计划设置养老床位3430个,其中:荣誉军人疗养院(鱼水情苑)1000个床位、济源医护养老院1000个床位、南山颐养养老院1000个床位、光荣院280个床位,儿童福利院150个床位,建设年限4年,项目总投资66000万元。
改革服务方式
提高养老水平
据蒙自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张清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蒙自市民政局不断创新理念,转变观念,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投资渠道上不断拓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水平逐步提高。
在服务方式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拓展。近几年,在政府重视和政策引导下,蒙自市共建成养老机构38个,床位88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5张。养老服务机构107个。在社区中的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等老年服务设施全部面向全体老人。一个以典型示范式、政策引导式、社区照料式、社会互助式、关爱探视式、购买服务式、临终关怀式为代表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在全市形成,服务项目由单一的生活护理照料逐步向健身康复、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转变。
在服务内容上,由物质供给型向精神关注型拓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为老人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的舞台,提升了整个社区的文化层次;社区书画、太极拳、武术、腰鼓队等体育活动项目吸引了大量老年人参加;文艺爱好者的合唱、京剧、舞蹈等活动使社区文化气息更加浓厚;艺术团、秧歌队、旗袍队等老年艺术团体和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爱好组织,以广场、公园为阵地,以社区阅览室为依托,建立社区读书点和文化长廊,形成了15分钟文化休闲圈、读书圈、健身圈、卫生、教育圈。现在,全市有1000余名社区志愿者,50余支义务服务队为老服务,5000多名老年人参与各种学习培训,1万多名老人在社区发挥余热。
张清还说,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养老服务的免税政策,用电、用水、用气和电话安装受民用标准和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一次性资助等办法,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有效地改善了养老服务业的硬环境,全市逐步建立了政府资金投入、福彩公益金筹集、社会力量参与的资金支持机制,为养老服务业的长远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
整合社会资源
创新服务模式
采访中,蒙自市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委专职副主任陶玉芬还告诉笔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仅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这些需要。针对这一趋势,该市创新理念,勇于开拓,采取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居家养老与社区互助相依托等多种方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出了适合不同老年群体需求的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公办机构供养式。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中,蒙自市民政局根据发展趋势,抓示范,促发展,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以提高养老服务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5家,其中:城市2家,(即:蒙自市老年公寓,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3499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床位80个,入住老年人75人;蒙自市社会福利院,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床位154个,入住老年人40人)。农村敬老院3家,(即:芷村敬老院,建于2013年,占地面积2844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2平方米,床位100张,入住特困老年人6人;新安所敬老院,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7平方米,床位30个,入住特困老年人5人;草坝镇敬老院,建于2016年,占地面积3942平方米,建筑面积3259.2平方米,床位100个,入住特困老年人6人)。
二是民办公助供养式。截至目前,全市有民办养老机构2家,即:蒙自市陪伴敬老院,建于2016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900平方米,使用面积1500多平方米。活动场院600多平方米,设置功能用房30间,核准床位30张,工作人员4人,入住老年人12人;蒙自市景明老年公寓,建设规模2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床位80张,护理工作人员4人。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和文体器材资助、取暖补助;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减免城市建设管理费。通过政府办实事的推动和养老优惠政策的扶持,有效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机构迅速崛起。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式。目前,全市共建设城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站)30家,设置床位344张。项目总投资161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168万元,自筹资金442万元。
陶玉芬说,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功能覆盖全市及11个乡镇,城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床位数符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基本投入使用,由村委会或老年协会管理,组织老年人参与开展象棋、扑克、歌舞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参加活动老年人可在中心午间休息。
陶玉芬还说,针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特殊化的发展态势,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养老服务需求。从2016年起,蒙自市就搭建了市、乡镇、村委会、社区信息平台。老年人办理优待证、咨询服务、申报材料、只需到村委会、社区信息平台办理。
多形式建设养老机构
全方位提供养老服务
为全面了解蒙自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工作情况,笔者来到蒙自市刚刚开张的首个民营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新兴怡养之家”进行采访。
“新兴怡养之家”在新兴医院二楼。设有养老区、医疗区、活动中心和就餐中心。养老房间分大标间和小标间,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养老需求。
走进“新兴怡养之家”,这里的居住环境是一流水平。宽敞明亮的走廊,新颖简朴的接待室,整齐干净的大房间、温馨有序的小房间、干净无异味的卫生间,还有各类娱乐设施齐全的娱乐室,在这里,既可以一人看电视,又可以一群人下象棋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在养老区,笔者见到89岁的老人王令。他在这里已经住了将近半年了,笔者问他为何选择这里?他说这里环境不错,卫生干净,设施也齐全。最主要是这里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生活起来方便。王大爷对笔者说,“如果这里住的不如意的话,我早就不住下去了”。
看来,王大爷对这里还是十分满意的。笔者看他身体还不错,生活能自理,便问他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他说,他每天早上都到户外走走路、散散心,回来吃了早点后就接受护士的常规检查,也就是量量血压、听听心脏什么的,然后就在房间里看看电视;吃过午饭休息一下,起床后就到娱乐室打打麻将、下下棋;吃了晚饭再散步,或逛街,回来后要么找人玩玩牌、聊聊天,要么看看电视,差不多时间也就睡了,还算惬意吧。
在另一个房间里,笔者见到护士小李正在给78岁的老人楚正福量血压。楚大爷与王大爷的情况有些不同。小李悄悄对笔者说,楚大爷刚到这里三个月时间,可能是不习惯的缘故吧,他经常说“想家”。平时很少散步、逛街,也不找伴打牌、下棋,一有空就翻他带来的那些老物件。也许,那些东西里面都有老人美好的回忆。所以,只要说起他的这些“宝贝”,老人眼里都会泛光。因此,院领导就安排护士要主动来多陪陪楚大爷。笔者问楚大爷:“‘怡养之家’的条件好不好?”楚大爷说:“好,好,好。比我家里好多了。环境优美,服务也好。”听了楚大爷的话,笔者由衷地希望他能在这里住得开心,活的幸福!
据新兴医院“怡养之家”的院长鲁富昌介绍:新兴“怡养之家”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8年2月2日挂牌开业,是蒙自市首个集医疗、护理、养老、居家为一体的民营养老服务中心。新兴医院“怡养之家”的成立,既改善了蒙自市养老服务供求关系,又填补了蒙自市医养型养老机构的空白。
鲁院长说,新兴医院“怡养之家”目前共设有20张床位(未来将完成50张床位的目标),大标间约40平米,小标间约30平米。每间房内设有2张床、桌子、椅子、茶几、床头柜、数字电视、卫生间(设有浴缸、马桶、洗漱台、毛巾架),除了房间大小上不同之外,其他设备都是一样的。房内的两张床分为护工床和专业病床。专业病床自带护栏、轮椅,升降、饭桌功能,对身体不方便的老人来说十分人性化。房间内的地板也是防滑的。
在管理方面,一律实行住院模式,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就诊服务,护理服务和咨询服务。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有需要时随叫随到,确实使老年人放心、贴心、舒心。
在餐饮保障方面,专门开设“怡养之家”营养灶,营养配餐,让老人吃出健康,养出好身体。收费标准是每餐7元(标准三菜一汤,老人可额外加一个菜)。
在服务收费方面:大标间每人每月1600元;小标间每人每月1200元。护理费的收取,按照护理级别和护理内容分为特级护理,每人每月2000元;一级护理,每人每月1200元;二级护理,每人每月800元;三级护理,每人每月500元。
鲁院长最后说,新兴“怡养之家”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秉承新兴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精神,以替子女尽孝道,替家庭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的服务宗旨,办好新兴“怡养之家”,保障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一定把新兴“怡养之家”打造成为蒙自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一张名片,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当然,新兴“怡养之家”只是蒙自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个典范。据蒙自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张清介绍,现在,蒙自市除荣誉军人疗养院(鱼水情苑)、济源医护养老院、光荣院等养老机构之外,占地约900亩,预计总投资6.6亿元,建设总面积约239750平方米,包含5个子项目,计划设养老床位3430个的“中国·云南养老产业示范园区投资建设公益性养老机构”“蒙自市南山颐养苑养老园区”建设项目合作意向书已于2018年4月11日由市委常委、时任常务副市长张俊鹏代表市政府与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蒙自孝康养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区内设有三大功能区块:即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其中,老年公寓又分为五个组团,可以同时为2000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项目建成后,不但能使蒙自市的老年人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基础上还能老有所医,真正构建了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怡养之家养老服务中心,而且能真正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蒙自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去福祉。
采访结束时,张清满怀激情地对笔者说:民政部门作为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任务重、要求高。近两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养老工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们的服务宗旨和工作出发点,就是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善民生,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