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专题 >> 正文
自贸区昆明片区发布最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30日 20:51:00  来源: 无线昆明

  原标题:自贸区昆明片区发布最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

  9月29日,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举行“社会治理·产业赋能”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

发布会现场

  对标国际平安社区经验 打造自贸和谐安居样板

  针对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内国际商事活动日趋活跃、外籍人口相对集中、社区安居需求升级等实际,通过建设国际平安社区,重构社会综治力量,解决警务延伸难兜底、群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不断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和企业满意度。

昆明学院国际学院留学生志愿者在国际投资贸易服务引导窗口值守

  主要措施

  打造安居样板。探索城市基层党建跨界融合新模式,打造联合党委社会治理共同体,破解基层条块不协同,堡垒阵地不联动等问题,形成以果林片区为样板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招揽自贸人才,构筑以自贸区昆明片区人才公寓为基础的安居家园,联动周边社区建设,齐备医疗教育、文创商业、创客空间等条件,共享优势资源,全力提升社区配套生活品质。

  树立问题导向。突出社区自治建设,填补综治监管真空,提升了治安常态效能,基本杜绝黑恶滋生复燃。把治安功能下放社区,夯实一线力量,精准警情宣传,打通了警务延伸“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综治精兵简政,集中解决综治力量“松散老弱”问题,打造常态化、社区化、专业化综治队伍。

  强化制度支撑。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出台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意见》,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完成时限及实施路径,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把群众身边易发案、高发案纳入重点考核。提升社区综治力量和保障水平,加强矛盾纠纷隐患摸排,建成55个非机动车保管站,为辖区财务人员免费开展反诈培训,高标准开展雪亮工程建设。

  加强科技助力。启动对物流园区、集贸市场、老旧小区、城中村入口开展车辆卡口、人脸识别等安防改造工程,同时组织街道、社区人员通过企业微信平台,饱和式推广安家昆明、“金钟罩”、国家反诈App手机软件,确保综治工作线上有影响、线下有行动。

  实践效果

  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率先实现社区综治力量管理全覆盖、信息指挥全覆盖、标准化服务全覆盖。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壮大,建立了“社区治保人员、企业保卫人员”联动模式。今年办理案件62件,提供服务169次,较改革前分别提升了281%(3倍)、402%(4倍),群众调查问卷满意度达到99.6%,安全感提升20.8%。

  服务理念切实转变。实现一线综治人员由原来的“以一敌百”变为现在的“一呼百应”,探索落地了“放管服十个办”工作法。综治人员全程参与户籍办理、行政审批、出入境等警务服务工作,开创了“警务社区办”“窗口双语办”“特殊群体上门办”等工作模式。

  智慧安防成效显著。2021年5月至今,智慧安防小区全部达到市公安局100%零发案率要求,老旧小区、城中村每月零发案率,高出市公安局要求的10百分点。

  科技赋能数字农业 打造国际示范园区

  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中老铁路通车发展机遇,助力昆明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企业银河泰瑞集团着重构建“互联网+”科技赋能,以标准化思维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国际示范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入驻率达95%以上,华大基因、京蓝科技、中澳生物等115家涉农企业入驻,业务范围涵盖智慧植保、生物基因、农资金融、绿色能源、设施农业、农机贸易、产品溯源、电子商务等8大领域。2020年园区纳税8000余万元、产值突破21亿元。

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

  主要措施

  利用大数据精准采集分析。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国土、统计、商务、气象、水务、质监、环保等部门数据资源,在供给侧采集种植数据,实现以数促产,标准化种植;在销售侧分析销售数据,实现以销定产,精细化种植,规避了风险。

  搭建物联网助农服务平台。搭建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统种统收、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统算统结“八合一”,提高农产品全程集约化管理,建立农产品全链条闭环管理示范体系,实现闭环管理。

  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线上整合农业专家智库资源,强化农技帮扶,帮助农民和企业全面了解政策及产业信息,也让政府整体掌握农业产业生产及经营现状。线下为智慧农业成果展示、产业运营、培训交流提供支持,打造农资/农产品O2O应用场景体验中心,实现好品卖好价,好商遇好货。

  实践效果

  标准化赋能。依托物联网数据推出《标准种植作业手册》,辅助田间农事管理;引导种植方式逐步由粗犷型、经验型向集约型、数字型转变,以需定产,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实时状态施肥用药,药肥成本降低15%-20%,农作物品质稳步提升。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丽江、文山、普洱、柳州等地。

  智能化赋能。集合政府、企业、机构三方专家团队,吸引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程赋能;获得肯德基、麦德龙等龙头企业蔬菜基地长期订单,特色产品上架京东常态销售;自动生成基地农产品质量追溯档案,自动捕捉病虫害预警及恶劣天气,自动推送物联网数据简报。

  产业化赋能。按照“市场指导、适销对路”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现代一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经由平台运营后,农产品采购综合成本降低30%左右,其中采购周期缩短至少20%,采购下单周期可提前至农产品采收前60天左右,农产品分拣淘汰率下降5%-10%。

  数字化赋能。利用大数据采集市场交易信息,利用物联网实现农产品溯源,建立标准化农事作业规程(SOP),将一万亩种植基地与农产品订单高效结合,创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引领打造“订单友好型”农业共同体。

  “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助力园区“老有所依”

  为推动解决当前存在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自贸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结合沿边、跨境的特殊地理优势,构建“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升自贸试验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官渡区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

  主要措施

  多方联动充实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依托政府、村民集体资金、民间资本,建成养老服务示范、培训、评估、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打造枢纽型的8个街道级社区居家调度中心,和全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协议,配建养老服务设施。

  构建“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养老服务机构内部运营管理系统、智慧安防系统、居家养老服务调度指挥系统、官渡区养老门户网、民政养老服务业务监管系统等五大智慧健康养老系统,对综合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全区所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提供智能化服务。

  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根据“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原则,引入专业化、国际化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提供商,为符合条件的每位老年人提供定期定时上门服务。

  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学院,提升养老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成立自贸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养老服务人才学院,建立涵盖养老服务行业各领域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的专家库,定期组织开展养老行业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培训。

  实践效果

  辖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建成8个社区居家调度中心和覆盖所有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11.6万平方米。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6家,新增养老床位4683张。

  养老服务覆盖面广,服务精准。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时收集在册老年人健康信息,建立了辖区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同时,通过调度指挥系统搭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及时响应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示范带动作用突显。中心已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人次5524次,服务时长4626小时,入住老人43人,入住率95.6%。

  有效监管辖区养老服务机构,促进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平台内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系统、智慧安防系统,实现对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活动情况、老人情况、安全情况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立体对接”多元纠纷解决体系

  自贸区昆明片区(官渡区域)以审判方式改革为核心,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驱动两翼,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团队打造、信息化升级三项工作,突出“内外多元”机制,构建“立体对接”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平台,形成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多元纷解决机制立体版“枫桥经验”,有效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稳定。

自贸区昆明片区法律服务园区

  主要措施

  解纷资源“联动化”。建立公证、商会、劳动争议、保险、医疗、证券期货、行政等“十三位”联动解纷衔接机制。同时,与省、市、区四个管辖关联仲裁院形成裁审衔接、诉调对接的协调联系机制,成立首个劳动仲裁调解室,构建合力化解劳资纠纷的司法、行政、仲裁大平台。

  公证手段“辅助化”。引进明信公证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构建起公证处参与法律文书送达、案件调解、调查取证、财产保全、执行以及全流程公证法律服务的司法辅助体系。

  纠纷执行“多元化”。出台惩戒联动机制和加化法律执行等文件,建立16个行政职能部门法律执行联席会议制度,构筑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综合治理格局,使执行难的解决由法院的“一元化”走向了以法院为主导向各行政职能部门辐射的“多元化”。

  诉讼服务“电子化”。建立电子诉讼平台上实现范网上立案、缴费、送达、调解、执行等在线诉讼模式,将“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同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云解纷”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集成咨询评估、分流引导、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等各项功能,实现“一网解纷”,让群众不出户、纠纷线上解。试行电子送达民事判决书、调解书和裁定书,破解“送达难”问题。

  实践效果

  联动调解组织,释放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活力。全省首家共同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和解中心”,并独创性实行三中心挂牌机制,促使行政诉讼源头化解。

  公证辅助作用明显。通开创性地推出“安心拍”法拍房法律服务解决执行中的难点。“官渡-明信”的司法辅助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在《关于扩大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予以肯定。

  纠纷处理提度。案件审理进程加速,案件审理时长缩短50%以上。“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实现“纠纷源头治理”与“案件繁简分流”的相互促进,方便法官对调解过程适时指导,也便于对调解结果予以司法确认,及时固定调解成果。

  实现“一网解纷”,让群众不出户、纠纷线上解。“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云解纷”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相联合,实现“一网解纷”,让群众不出户、纠纷线上解。

  自贸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以来,立足“四产业、一枢纽、两中心”功能定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法治化建设、沿边跨境合作、区域联动创新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尝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助推地区经济开放建设的模式经验和案例做法。接下来,昆明片区还将在国际人才服务、国际绿色“三张牌”、保税+新业态、国际物流枢纽港建设、电碳联动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争取各路花开、芳香满园。

  推出多项移民和出入境便利措施

  自2019年自贸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全力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自贸区昆明片区推出多项移民和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完善业务办理 群众办事更方便

  2020年6月25日,中国公民出入境业务入驻自贸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自贸区昆明片区的中国居民可以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与此同时,2020年9月25日,境外人员签证证件业务实现入驻,至此,全部出入境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在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

  2020年12月31日,在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搭建移民交流互动平台,为园区常住外国人提供签证证件受理、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和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以及政策咨询、居留旅行、法律援助、语言文化等社会融入服务。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移民事务服务昆明片区分中心”揭牌

  2021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收集整理了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各单位部门涉及外国人的出入境、交管、工作许可、社保、市场监管、海关等16类服务事项,并结合国际社区建设,联合市外办、自贸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和各驻场单位,将整个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移民事务服务综合体,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外籍高端人才集聚区、政策服务试验区、外国人创新创业示范区。

  强化政策支撑 推出便利举措

  昆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结合地方实际,推出10项便利措施,制定了《优化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出入境管理服务的22条措施》,为自贸区企业引进外籍技术、管理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保障。这22条措施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1.扩大外国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对象范围

  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有博士学历或长期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工作的外籍华人、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外国人才、符合工资性年收入标准和纳税标准的长期在园区工作的外国人,提供申请办理在华永久居留便利,上述人员的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同申请。

  2.放宽签发长期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对象范围

  为来自贸区昆明片区经商、工作、研学的外国人签发长期有效的签证和居留许可。对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邀请来园区从事技术合作、经贸活动以及在自贸区工作的外籍人才,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工作团队及辅助人员,在云南省获得“友谊奖”“彩云奖”的外籍人士,签发1-5年有效的签证或居留许可。

  3.拓宽外国人才引进对象范围

  为外国优秀青年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创业创新提供服务,对在国内重点高等院校、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外国优秀学生在自贸区创新创业、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邀请来园区实习的外国学生,提供办理签证和居留许可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务。

  4.提高外国人服务管理水平

  为自贸区昆明片区聘请外籍员工的企业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大幅缩短办证时限,在园区开通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专窗受理,1个工作日办结;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工作、经商的外国人,因紧急情况临行前签证证件遗失、损毁需补办的,及时受理、当场签发。

  5.强化部门协作

  联合科技部门,在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外国人工作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取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申请材料,实现两证同时受理、同步审批,大幅缩短审批时限。

  落地电子政务 办证更便捷

  推出“互联网+”口岸签证网上受理平台,实现了旅行社办理外国人口岸团体旅游签证网上申请,为外国人来自贸区昆明片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便利。

  推出出入境电子政务(多语种)服务平台,以“63357157”热线电话、“昆明出入境政务服务网”“云南公安”“昆明出入境”微信、微博等平台为基础,提供24小时全天候出入境办证服务,申请人可随时通过互联网、电话、微信、微博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有关自贸区昆明片区内的公安出入境业务。

  为中国公民提供出境证件预约和预受理、办证进度查询、全市27个出入境窗口地址及工作时间查询、业务指引、受理群众投诉和意见等一站式服务。设置多语种服务板块,为外籍人士提供英语、日语、泰语一对一交流;为外籍人士提供签证证件延期、入出境、停居留等政策解答、业务咨询、报警求助等服务。

  下一步,昆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将进一步推进便利外籍人才引进的出入境改革举措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先行先试,结合昆明市常住外国人以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为主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国家移民管理局争取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复制推广支持外籍留学生创新创业的便利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移民管理服务领域的创新举措,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移民事务管理服务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发布《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促进办法》助力产业发展

  为加速自贸区昆明片区与综合保税区双向融合,开辟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现有政策资源和功能区位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区内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市场竞争水平能力,日前,自贸区昆明片区借鉴先进地区建设经验,制定出台了《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二十条,分别从定义、范围、流程、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旨在促进和规范自贸区昆明片区企业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规模化聚集发展,壮大保税经济业态,推动区域开放发展。

  《办法》首章对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分别进行了内容概括,在适用范围和职责管理部门上也做出了规范,鼓励结合发展需要组建产业联盟,争取项目试点创新,积极拓展保税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实力。

  在业务流程方面,《办法》从项目申请、核准、监管等方面予以指引规范,严格按照海关总署公告要求,切实履行审批监管义务,有序推进片区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的开展。

  在工作要求上,《办法》对主业主责部门进行明确,强化信息交互沟通和上下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突出生态保护,做好“服务”与“监管”的工作平衡,推动保税维修业务的特色化壮大发展。

  据了解,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同时,省级人民政府对维修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自主支持开展,并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该措施政策的出台为地方发展保税维修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比以前只能在综合保税区里进行保税维修,如今在自贸区昆明片区内、综保区外一样被允许。国家把开展相关业务的审批权限下放给省级政府,由其对维修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承担主体责任,对于企业开展相关业务的便利度不言而喻。

  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制度创新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只是推动片区保税业态发展的一个方面,未来片区还将出台细化方案,协同海关、商务等部门强化机制模式创新,为市场企业提供更为优厚的政策措施和便利的个性服务。”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