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专题 >> 正文
自贸两周年|深度解读自贸区昆明片区两周年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1日 16:37:00  来源: 云南网

  8月的昆明,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迎来了秋的收获。挂牌两周年,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勇立潮头,积厚成势,紧扣“四产业、一枢纽、两中心”定位,突出沿边跨境特色,聚力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全省发展、引领产业示范、推动对外开放,深耕改革试验田,引领开放新格局,以制度创新成果驱动改革开放航船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一、建设发展成就

  (一)服务国家战略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昆明片区勇担重任,围绕云南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大局,为国家南向开放提供了昆明方案、输出了昆明经验、奏响了昆明声音。

  着力打造“两带”交汇战略支点。聚焦“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速推进“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通道建设。南向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联合创新合作协议》,在跨境商事、跨境产能、跨境电商等8个方面开展合作,推出首批10项“跨区通办”事项,系统化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体系,中老国际物流通道货运班车试点运营,为中老铁路顺利开通和贸易畅通奠定基础。北向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在平行车进出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多式联运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口岸和场站建设,畅通国内服务中欧班列的物流通道。东向与济南片区建立政务互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的高效便捷通关模式,加强物流通关合作;将钦州港作为重要出海港口和产品出口东盟、非洲等地区的重要节点,将昆明综保区作为钦州港片区平行进口车的分销点,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向与临沧边合区共建园区联盟,探索“园中园”“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仓仓点对点直运”,培育对缅跨境电商新通道,扩大跨境商品贸易规模,加速商品流通。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加速推进。围绕信息物流中心,打造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获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738个5G基站配套,使昆明成为继北上广后,我国第四个齐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国际局的城市,在空间上迈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的国际化步伐。围绕文化教育中心,与昆明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共建自贸学院,建立人才引培和政策咨询工作机制,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探索多方培养、协同育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促进云南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

  (二)赋能全省发展

  两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自贸建设者700多个日夜的奋战身影描绘出了昆明片区两年来跨越发展的绚丽画卷。一项项创新举措,无不彰显出昆明片区用好用活自贸试验区制度开放红利,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政策和项目“双轮驱动”,集聚各类开放产业和主体,为全省改革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狠抓制度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三年改革试验任务,建档立卡、时间倒排,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总体方案》涉及昆明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84%,除涉及中央事权正在协调争取的,均已100%实施;推出并实施95套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发布创新案例27个,上报经验案例58条。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其中“以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创新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调解服务供给模式” “‘多国多点、港港联动’国际运贸一体化新模式” “跨境‘淘电’模式”“一户百币”等案例上报商务部。

  加大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效率。承接省、市下放权限,121项行政管理事项在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有序运行,截至目前,共办理省、市赋权事项2100余件;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市场主体1.5小时即可完成注册并免费领取全套印章;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仅医药行业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80%,申请材料压减近70%,一心堂等4家企业获首批《行业综合许可证》;先行先试区域评估、“先建后验”和“拿地即开工”,实行分阶段并联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即可开工建设,目前已受理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产业化基地等13个“先建后验”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涵盖新能源、科研、医药和康养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释放试验效应,打造全域自贸。与高新区、曲靖经开区、石林县等10余个区县(功能区)建立联动创新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整体效应,复制推广自贸制度创新成果和试点经验,打造“全域自贸”,在更多领域实行差别化探索,开展互补和对比试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昆明片区对省会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放大自贸试验政策溢出效应。

  (三)引领产业示范

  昆明片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奋勇争先,抓规划、搭平台、育环境、强招商,已经成功迈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阶段,正经历从起步探索向加速发展转变,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

  聚焦实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出台“1+3+N”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制定产业招商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0年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68亿元、2218亿元,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两年累计到位市外内资31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88亿元。新增注册企业28160户,其中内资企业28062户,注册资本2430亿元;外资企业98户,注册资本14.37亿美元、21.61亿欧元,新增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3.73亿元。开展外出精准招商29次、举办专题推介活动6次、考察100余家企业,签约项目182个、总投资743亿元,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525亿元,引进华为智慧园区、海康威视等多个重大项目,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扩大到58家。

  立足工业优势,塑造竞争体系。确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六大产业发展方向,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助推全省、全市产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昆明赛诺制药获得全国唯一康复新液原料药批文,授权专利共36项;云内动力研发出目前世界上首款缸内直喷式轻型商用车汽油发动机,年内产值可超40亿元;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实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监管、集成化治理新模式,高纯度CBD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CBD相关专利申请占全球20%;建投物流开发“云上营家”数字化平台,建材采购比传统线下模式缩短五至六天,平台入驻供应商近6000家、采购商7000余家、可调度车辆3.6万余辆,实现交易额近400亿元。

  强化政策供给,广邀各界参与。对制度创新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制定出台《自贸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将制度创新纳入党政机关年度绩效考核,推动片区职能部门将业务工作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转变僵化脱节观念,树立自贸发展意识。配套实施《自贸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奖励实施细则》,设立自贸信息平台,鼓励社会公众为自贸建设建言献策,创新项目形成案例的最高奖励10万元,进一步彰显昆明片区在全国的制度创新影响力和政策感召力。

  (四)推动对外开放

  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云南再次迎来深化改革开放、提速辐射中心建设的战略契机。作为首批沿边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唯有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真抓实干,着力突出沿边跨境,深化对外开放,激活发展基因。

  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印发中英双语《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指南》,列明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和办理要求、证明材料和流程,帮助申请人一次性提交完整申请材料,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对外籍人员和有意向聘请外籍人员的企业提供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业务咨询办理方式,提供多种告知、查询、材料提交渠道,做好企业服务,鼓励企业聘雇外籍专业人才。截至目前,签发《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A类人才(高端外国专家)5名,B类人才(外国专业人才)22名,分别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设国际投资贸易引导服务窗口,搭建“政府搭台,专家解题”服务机制,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昆明学院等机构就共同促进国际投资贸易服务事项开展合作,与缅甸、孟加拉、马来西亚、泰国驻昆总领事、泰国驻昆商务领事等建立了工作联系。围绕片区企业和市场主体需求,探索形成“仲裁+调解+诉讼+公证+知识产权保护”五位一体法律服务体系,设立自贸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检察工作站和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为自贸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创新跨境贸易服务。探索“一户百币”业务新模式,支持132种非自由兑换货币支付和36种非自由兑换货币收款,实现国内外“双循环”的双向链接和流动;支持跨境电商发展,9610监管作业场所投入运营,单日业务量达10.77万单;中信银行昆明自贸区支行成功使用电子营业执照为企业办理全省首单对公账户开户业务,通过“FT互联通”产品成功开立全省首笔FTN(自由贸易离岸账户)国际信用证。

  深化开放合作模式。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World Free Zones Organization),参与国内自贸创新联盟。与磨憨—磨丁经合区联合打造港口、综保区、口岸“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国际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云南建投海外投资公司投资建设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老中高速、老挝石油炼化等重大项目,构筑起云南与邻邦友好合作的桥梁促进区域互联互通。首创全国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市场用电绿色凭证助力双碳经济等先进做法,累计吸引100余家境外购售电主体入场交易,为云南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自贸方案。

  二、取得的经验

  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昆明片区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提炼自贸建设经验,以期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1.勇担压力测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高水平、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但在金融、教育、医疗和数字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开放力度还相对较低。自贸试验区具有经济体量较小、风险可控度较高的特点,需更大的气魄和更强的力度,开展率先探索、压力测试和风险评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经验,真正从“政策福利”向“制度红利”转变,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

  2.注重协同联动

  自贸试验区建设既服务于国家战略,又要符合地方发展定位,承担区域示范引领作用。需努力构建“全域自贸”发展格局,联动各区优势资源,实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产业、人才、资本、科技、资源的有机联动,深化体制创新、便捷要素流动、集聚高端产业,不断提升地方发展的功能、质量和效益。

  3.突出特色亮点

  改革创新“浅层次同质化”,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自贸试验区需牢牢把握差异化探索的战略定位,发挥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亮点,进行“深层次体制性”创新,进一步扩充“5+X”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空间,以更大力度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形成既有本地特色,又能够兼顾可复制推广要求的规则体系,推动制度创新从“大众化”向“精准化”“互利化”转变。

  4.坚持问题导向

  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角地位,依靠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正确处理改革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需坚持实事求是,从片区实际出发,及时掌握企业在市场准入、产品研发、通关便利、资金运营等方面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动态梳理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抓主要矛盾,找准短板弱项,敢于较真碰硬、集中攻坚,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昆明片区将牢记自贸使命,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开放合作为导向、产业发展为目标、营商环境为支撑,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形成稳定可预期、具备内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体系,在打造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先行区上谱写新篇章。

  (一)突出特色,推动开放发展

  立足“沿边”“跨境”特点,探索对外合作新路径,实现更好的开放发展。

  对标国际经贸新政策、新规划、新标准,支持本土跨境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在周边国家建设海外仓,推动外贸与产业、线上与线下、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

  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加快申请将王家营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口岸管理试点,推动王家营集装箱中心站与磨憨站的业务对接,打造“仓仓联动、一体通关”高效通关新模式,打通内陆经昆明至老挝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使昆明成为中欧、中老货运班列集货城市和重要物流枢纽。

  实施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挥在全市外贸外资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昆明稳外贸稳外资多担当、多做贡献。

  加快推进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的合作事项,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共同探索沿边经济社会合作开放发展新模式,逐步推广到与省内其他联动创新区的合作中,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合力”,为全省区域合作提供范例和样板。

  (二)敢为人先,推动创新发展

  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

  积极融入、主动衔接RCEP规则、规制及标准,突出“沿边”“跨境”特色,在服务贸易、消费市场、推动外贸、吸引外资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努力实现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紧盯单点化、碎片化、零散化等问题,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系统集成、部门联动”的制度创新体系,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套,对去年76项改革试验任务保持动态追踪,持续挖掘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实施好2021年的43项改革试验任务,提前谋划2022年的5项和获批后1年的17项试验任务,完善“一条试验任务对应一个案例”机制,做好案例储备,力争每年案例梳理不少于40个、成熟案例不少于20个,探索形成一批原创集成创新案例。

  持续落地71项其他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进一步梳理园区在“证照分离”改革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市其他县(市)区。

  (三)真抓实干,推动跨越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自贸新格局,推动实现跨越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自贸区建设的“生命线”,坚持党政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抓招商,每个月至少外出一次上门招商;发挥招商服务公司、招商联络点、招商大使、招商平台的作用,推行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专业化和企业化招商,力争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树立项目为王、项目兴区的思想,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通过集中会办、限时督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步伐,形成开工项目铺天盖地、建设项目热火朝天、竣工项目接二连三的火热场面,实现项目大推进、经济发展大突破。

  把促进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作为自贸区建设的载体和支撑,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四大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跨境电商、平行进口、仿制药、融资租赁、5G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集群,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支持鼓励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学研”转化体系,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为跨越发展不断注入创新动能。

  (四)以人为本,推动优质发展

  加大改革探索力度,为群众和企业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环境,共享自贸建设成果。

  践行“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加大扶持政策兑现和减税降费力度,加快推进先建后验、区域性评估 、一业一证、集群式注册、拿地即开工、一颗印章管审批集成式创新步伐,实现服务一条龙、办事跑一次、审批一颗章、政务一张网,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力推进国家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持续引进一批优质学校入区办学,开展“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进就业登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申领等“一网通办”,加大援企稳岗补贴力度;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按标施保、应补尽补、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加快“智慧城市”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生态化管理,实现高效有序、人文绿色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新起点,新征程,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将继续围绕打造沿边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区,推动形成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昆明经开区制度创新部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