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中路景观
2021年,五华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亿元,同比增长7%。今年,五华区将继续加快动能转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为此,该区正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夯实产业支撑;狠抓项目和扩大投资,不断打牢发展基础;坚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提质进阶 盘活存量
五华区立足空间特色和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三圈层”空间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主城核心区、西北新城(含红云片区)、西翥3个片区,形成南部精品活力区、中部现代新城区、北部生态功能区3个圈层合理分工、密切衔接、协同发展,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6年末的0.2∶52∶47.8调整为0.2∶39.4∶60.4。
“一圈层”巩固传统产业能级。打造招银大厦等金融特色楼宇品牌,保有商务楼宇202栋,税收超亿元楼宇实现倍增达18栋,总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苹果直营店、无印良品旗舰店等首店超过100家,“首店经济”成效凸显。南屏街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环翠湖、南强街、大观街被列为全省首批夜间经济生活圈,传统商圈消费地标实现进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
“二圈层”激发城市新区活力。宜家家居、首创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新城吾悦广场、西城时代等新兴商圈日趋成熟。以阿里巴巴为龙头的云南省区块链中心,以阜外医院为载体的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中心初具规模。
“三圈层”拓展产业承载外延。通过实施农业差异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战略,西翥片区已经培育聚集良道等21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而片区内的厂口产业园加快建设,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云南国际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将以生产性服务型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2月15日,第十五届昆明海鸥文化节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闭幕式。从元旦到春节再到元宵,从海鸥飞来再到春回大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五华区将新春年俗、翠湖春光与商贸经济、文化创意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创意氛围。在持续推进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的同时,五华区积极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先后打造金鼎山文化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平台、拾翠民艺园等文创园,建成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个,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达62家。擦亮海鸥文化节、蓝花楹艺术节等城市文化名片,联大文化、讲武文创、翠湖大文创等IP不断凸显,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
扬长补短 调优结构
“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同样重要。”五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产业强区建设目标任务,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五华区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工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提速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筑牢新型工业聚集发展基础。今年,五华区将开工建设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工商物流一体化、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醇化仓储项目、德和智能制造项目3项重点项目。同时,加快谋划储备成熟项目,紧盯今年投资项目储备达到143项、总投资1100亿元、年度投资450亿元目标,力争7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实现投资105亿元。
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五华区将制定新一轮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鼓励联合办公、共享办公,全年提升改造老旧楼宇面积16万平方米,打造特色商务楼宇2幢,新增总部企业2户,加速构建城市“柱状”发展新载体,引入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聚集,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占GDP比重达62%以上。以南屏步行街改造提升为契机,带动周边传统商圈品质升级、业态优化,加快培育大观商业城、文明街等夜间消费商圈,拉动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增长,打造和谐世纪、朗悦湾2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聚焦楼宇总部、科教文化优势,在文化创意、大健康、绿色农业、新能源等方面精准布局和承接全市重点产业布局。推动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提升改造,统筹推进博物馆群落和名人故居、民居民宿等建设改造,不断丰富翠湖文创产业圈内涵,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发挥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疗资源和品牌优势,构建以生物科技、康养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园;与云南省农垦集团战略合作,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总部基地建设,申报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引入农业龙头企业设立总部,形成“种植—生产—批发—展示销售—总部经济”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格局;推进厂口产业园分布式风光储+区域能源中心项目、五华区金鼎科技园分布式光伏等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尽快落地。
破立并举 改革创新
“五华政务服务联络官”年初再次升级服务,把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列为服务对象,并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帮办代办服务范围,通过拓展服务范围、逐企建档立卡,聚焦堵点痛点、精准解决问题,推动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去年以来,五华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周三夜市”“周六晨办”延时服务,在全市首家实现“一窗式”综合审批、“远程异地评标”和三级政务服务全覆盖,先后在翠湖、新西南大厦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涉及20个部门的32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公园进商场。营商环境在全市“红黑榜”排名中三次跻身红榜,四省六地“跨省通办”获评昆明市十佳案例。目前,五华科技产业园区聚集企业38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400亿元,年均增长7%。围绕“学府创新创业走廊”建设,“昆明理工大学·五华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与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各级孵化器17个、众创空间72个,孵化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超190家,R&D累计投入130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今年,五华区还将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制定营商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1.0“最多跑一次”改革,到2.0营商环境最优,再到3.0整体发展环境最优转变。通过持续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化改革,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动落实“非禁即入”,努力打造营商环境五华样板。
云南网记者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