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社经济随笔:探寻新职业加速涌现的新密码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新一批新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和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将“入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每个时期特有的职业人群和劳动者,都是经济新生活、文化新现象的见证者、缔造者。
据记者了解,自2018年启动新职业征集工作以来,各方面申报的新职业数量逐年增多,短短几年,就从每年几十份增长到200多份。
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新一批征集工作,公开征集到的新职业多达430余份,是上一批申报量的2倍多。其中,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新职业有100多份,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新职业涌现数量之多、申报主体之多元,折射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一个个富有时代感的新岗位,也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透过这扇窗,可以清晰看到,面对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企业在新技术引领下创新求变。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相继建成,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竞相推出,不断催生新工种、新职业,各种岗位更替明显加速。
一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后产生了少则数百个、多则上千个新岗位,企业人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AIGC、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岗位需求持续激增。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更是带来新职业裂变式增长。《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人才缺口已达2500万至3000万人,且缺口在持续放大。
在广州,一个十几平方米的直播间里,细分出电商操盘手、短视频切片师、直播选品师等几十种新岗位,带动了3个大型工厂、10余个小工厂发展。在北京,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生态,孕育了信息流广告营销师、内容识别算法师等174个新的职业分工,在稳定产业链的同时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层出不穷的新职业背后,有经济业态、社会分工的新变化,也有人们思想观念、职业选择的新调整。
当前,就业市场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普通个体在经济起伏和产业变迁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但越来越多有韧性、有干劲的人,敏锐捕捉新的市场需求,努力寻找自己的职业新路径。
年过五旬的吴女士从保洁员“变身”短视频探店达人,收入和职业获得感都有所提高;北京影视化妆师高先生瞄准文旅消费新趋势,“转战”西安成为一名汉服妆造师……每一份新兴职业,都藏着一个为生活而拼搏,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人在适应,也在创造。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人们投身新职业,不仅出于就业压力下的多元路径、个性化的择业理念,更是发挥自身优势、打开发展新空间的积极探索。
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多用改革的办法,充分激发人的活力,支持更多人才探索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就能让这一“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记者 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