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人物 >> 正文
李兴君:“小竹编”编织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19:17:43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李兴君:“小竹编”编织大梦想

霁雨初晴,在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的一家厂房里,李兴君正和员工在案前编织竹器。只见他把竹篾分割成纤细的竹丝,手指挑、压上千次,经纬交织间,一个带着细密花纹的杯套逐渐成型。“这款产品在网上卖得很好,做这样一个杯子需要3天。”他说。

李兴君是竹编技艺丽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他的展陈室里,既有传统的竹筐、竹篮,也有新式的竹包瓷的茶具、竹编饰品、竹编手包等,产品有100多种。这些产品大多由他本人设计,再由工厂60多个员工手工编织而成。

李兴君家世代传承竹编技艺,传到他这一代已是11代。他自幼喜欢竹编,但真正把它当作事业却要到年过半百后。

2000年以前,李兴君一直从事建筑业,生意干得还算红火。但一次失败的青光眼手术,让他成为视力二级残疾,只能看清几米内的东西,还因为治疗欠下大笔债务。他绝望过、颓废过,最终决定靠华坪传统技艺竹编谋生。

2016年10月,李兴君参加了丽江市残联在华坪组织举办的竹编培训班。本来就有些竹编技能的他上手很快,培训结束后,在华坪县残联的帮扶下,他与同期培训的几个残疾人一起创立了华坪县腾栏残疾人竹编有限公司。那一年,他已是51岁。

创业初期条件艰苦,李兴君带着几个残疾人员工搭帐篷、拉电线,建起简易工作坊。从选材到打磨编织材料,他亲自把关;从设计到编织技法,他反复揣摩实践,确保每一件竹编作品都尽善尽美。夏天的华坪天气酷热,大家经常汗流浃背也要坚持。可因为作品种类少、销路少,业绩一度很惨淡。

李兴君没有气馁,他外出学习,着手创新竹编样式,同时带着员工开始学习网络直播,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很快,他们生产的自然环保、颇具匠心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最火的时候,每场直播销售额都在万元左右。”触网销售后,公司的销售额从2018年的3万多元逐步增长到2023年的300多万元。

李兴君深知残疾人不易,于是尽可能带动周边残疾人通过竹编增收。目前,他固定合作的员工有60多名,其中48名都是残疾人,大部分采取统一培训、居家编织的方式与他合作,根据个人能力,每月收入在1000元到4000元不等。

一双巧手、一颗匠心,7年时间,李兴君不仅圆了自己的创业梦,也帮周边的残疾人圆了就业梦。他说:“只要有人需要,我都耐心教,只有这样手艺才不会失传。”(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