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12月20日,逐绿向新·美在云南——投资云南·重点领域投资合作专场推介系列活动将在云南昆明、大理举行。在活动举办前夕,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王志辉接受云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深度剖析了投资云南的发展潜力并分享了其发展思路。
云报全媒体:如何看待投资云南的机遇与潜力?
王志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最前沿,云南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化实施,以及“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的先后开行,云南贯通欧亚、联系两洋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叠加东西部产业协作的不断加深,使得云南加速成为各类高端资源要素“西迁”的重要承载地,并在国内先进产能与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耦合联动方面,逐渐由“大通道”上升为“桥头堡”,一系列开放红利与市场机会正在云岭大地上涌现。此外,除了众所周知的生物资源与矿产资源,云南丰富的场景资源也将为下一步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看,云南钢铁、化工、材料、食品、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数智转型,将为新技术、新产品带来超大规模应用空间,进而有力支撑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与未来产业的系统布局。
云报全媒体:目前,云南省培育有两家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对推动云南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王志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独角兽企业既是新领域新赛道的开拓者,也是前沿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根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我国375家独角兽企业中,前沿科技企业数量达249家、占比达66.4%,集成电路、清洁能源、创新药、企业数字运营、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数字文娱、新零售等8个新赛道的独角兽企业均在15家以上。目前,云南共培育出宇泽半导体、国钛金属两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宇泽半导体是光伏N型硅片的开创者,国钛金属是全球最大的海绵钛企业,两者在各自的行业中均呈现出快速领跑的发展态势。独角兽企业的出现,一方面将有力提升云南在清洁能源、先进材料两大新领域新赛道的影响力与显示度,牵引带动各类高端资源要素加速在滇集聚,推动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品牌优势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也将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平台建设、产研合作等方面先行示范,通过“小生态”营造撬动“大环境”优化,进而推动产业实现从“点”的突破向“面”的提质跃升。
云报全媒体:加速培育独角兽企业,云南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志辉:独角兽企业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科技创新、金融扶持、要素保障、场景赋能等方面久久为功,最大程度优化独角兽企业发展环境、降低独角兽企业发展成本。一是要在挖掘培育上发力,出台独角兽企业培育专项政策,搭建“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梯度培育链条,完善独角兽企业快速发现、深度挖掘与动态管理机制;二是要在创新驱动上发力,支持独角兽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协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合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行业话语权;三是要在场景供给上发力,支持独角兽企业参与政府投资的重大场景和重点项目,鼓励头部企业、国有企业面向独角兽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以场景加速独角兽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应用;四是要在科技金融上发力,探索设立独角兽培育发展主题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创投机构开发针对独角兽企业的专项融资产品,为独角兽企业提供长周期、低成本金融支持;五是要在精准服务上发力,定期组织产业、技术、金融、财税等各方面专家和机构,为独角兽培育发展企业提供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市场等各类资源和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毅 王丹 杨春萍 陈一珺
海报设计:奎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