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产经 >> 正文
真科普还是伪生意?经济日报:该给“网红医生”把把脉丨头条热评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8日 22:32:26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真科普还是伪生意?经济日报:该给“网红医生”把把脉丨头条热评

“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并提醒网友不要轻信“网红医生”,谨防上当受骗。

短视频时代,医疗科普类内容因贴近公众需求而颇具流量。有短视频平台发布数据,仅过去一年,平台就新增1.3万名医疗专业科普创作者,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医生”并不少见。专业医生借助新媒体打破信息壁垒,公众得以便捷获取健康知识,这本是医疗知识普惠的好事。然而,少数“伪科普”为了流量和利益故意制造健康焦虑,确实需要正视和解决。

有的所谓“网红医生”,嘴上是科普,心里是生意。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不少医疗科普账号背后有着相似的运作链条:医生负责出镜讲解,运营部门负责出剧本、编故事,客服部门负责拉动流量。最终目标,要么是带货医药产品,要么是将粉丝转化为医院患者。

一些人不明所以,认为真人出镜很有说服力,误信“科普”,花了冤枉钱,还可能耽误病情。社会层面,如果不刹住“网红医生”的敛财乱象,长此以往,也会破坏医疗公益科普事业,损伤行业的整体形象。

如何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聚焦资质准入、互联网诊疗活动是否与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一致、诊疗活动开展、互联网处方等互联网诊疗重点环节,强化“线上医疗”监管。作为入口关的商业平台,就需要提升监管技术、审核专业度,让假冒的医生、忽悠的医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做“网红”的资格。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医学知识是科学,容不得弄虚作假;医疗科普是大事,不允许胡言乱语。如果是医生做短视频,医院应要求其进行备案登记,并明确规范发布短视频的相关要求。对于患者而言,要提高辨别能力,通过具备资质的医院进行问诊。相信随着治理深入,给“网红医生”开的这剂“规范药”将推动“伪科普”逐渐退场,让健康科普赛道,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作者:年巍)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