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10月14日上午,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时期重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重庆持续完善组织指挥、风险防范、救援处置、数字应急、支撑保障、社会共治六大体系,规划中各项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连续5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风险防范更精准。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瑜介绍,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隐患56719个、已整改55887个,整改率达98.5%。同时,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实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收集超过1100万条海量数据,生成超过5600张精细化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图,形成“风险地图”,风险分布一目了然。
救援处置更专业。 “目前重庆市已形成市域内‘航空救援1小时抵达—地面救援30分钟到达—群防员10分钟反应’的快速应急能力。”邹瑜介绍,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础上,重庆构建起具有辨识度的梯次救援力量体系,组建起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市航空救援总队;培育发展危化、矿山、工程抢险等8个行业的13支专业救援队伍;全覆盖组建区县队伍和镇街队伍;引导建设、规范管理曙光和华岩石等45支3900余人的社会救援队伍。
数字应急更智能。重庆通过给应急管理装上 “智慧大脑”,完成系统门户和数据底座建设,全市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倍。据悉,“智慧大脑”可以实战运行自然灾害防减救、安全生产智管、应急指挥智救等3大综合场景和工贸安全在线、九小场所安全智管等20余个子应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全市、一脑统全局”。
保障体系更全面。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修订了《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发布了103项重庆市安全生产领域地方标准。邹瑜介绍,救援能力也“升级换代”,新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较2020年底增长70%,“基层第一道防线”越守越稳。此外,通过健全救灾资金预算预拨和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汛前提前将救灾资金预拨到各区县,保障灾害发生后迅速调配资金,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社会共治更协同。据介绍,重庆 用好基层力量,依托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配齐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专职人员,并出台了安全生产举报和地质灾害报告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参与查找隐患。
邹瑜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