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老师的剪影以快著称,任何第一次见面的人,他都能以娴熟的手艺迅速剪出成品,时间基本不过一分钟,而最快时仅需30秒!不等椅子坐热,一张惟妙惟肖的剪影已经递了过来,惊讶伴着惊喜,收下这宝贵的馈赠。
剪影的发展与传承
剪影艺人的减少和剪影技艺面临失传的现状让汪元颇为担忧。目前,汪元已经收了三个徒弟,最大的57岁,最小的26岁,出于对剪影的喜爱,从事传统剪纸的妻子段云丽现在也加入了学习剪影的行列。
从老一辈到新一辈,对传统文化骨子里的情绪将他们聚在一起。 “只要你喜欢、愿意学、能学下去,我就愿意教。这门手艺需要被传承。”汪元认为,剪纸不难,难在坚持,学习手艺与传承手艺开始也许方向不明,一旦做了,慢慢就会有种柳暗花明的感受。
汪元自己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剪影画,有奥运冠军郭晶晶、围棋大师吴清源,还有香港著名演员朱茵……
“中华第一剪”、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世界民间剪纸大师。这些都是汪元,一个用自己的剪刀剪出了一部别样精彩人生的民间传统艺术家。
小小纸片 容纳一方天地
一把剪刀,几件衣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对于汪元而言,剪纸已经远不仅是一个谋生手段,而是伴随他一生形影相伴的生命理想。“如果能边旅行,边剪出沿途遇见的路人和风景,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这就是汪先生学习剪纸的初衷,从之前萌发想法到今天,已经整整27年。
二十多年来,昆明剪纸艺术家汪元老师始终热爱这样的生活。凭借在景区给游客剪影的手艺,他游历九州。“行者”是他给自己下的定义,用剪刀“一路剪行”的旅客——潇洒,超逸。
“不想一辈子局限在人物剪影”的新梦萌发,“一味模仿不如创作更深层次的作品”。从《象背上的情侣》那浪漫的傣家爱情开始,汪元老师愈发沉心于用剪纸创作故事,为展现家乡云南的独特民族风情,也为记录人们生活的情感点滴。小小的纸片,可以容纳一个天地。
传承千年时光的守艺人,在年轮的慢慢轮转中,摩挲出一件件传世佳品,正如东原在产品创作时的精雕细琢。带有时光温度的作品,相信城市中的拾光生活家们能够细细品味,让我们开启这场穿越时光的人文之旅,在拾光中还原生活的精致。
云南网记者 李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