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从“钱包鼓鼓”到“扫扫支付”
——一个“80后”经历的支付变革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5日 10:18:03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随着科技的发达、时代的进步,支付方式越来越多,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的出现,从现金到代金券的流行,从卡片支付到手机支付……改革开放40年来支付方式真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人,人们口中所描述的“吃饭穿衣都要凭票,人们买粮食是用粮票,买布匹是用布票……”这样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消费支付场景,真真是我无法想象的……   

  到90年代,这些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现金支付开始大行其道。不过,父母当时收入微薄,那个时候的我,几乎没有见过“钱”是长什么样的,偶尔见的基本都是“毛票”,买点铅笔之类的文具,找的零钱还没有在手里捂热就都要全数“上缴”。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真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90年代后期,真正开始跟“大量”的现金接触,能够自主消费,是高中在外地求学的时候。父母每学期给我一笔当时看来“数额巨大”的生活费。在学校食堂吃饭,都是拿现金充值校园卡,每次把100元递给工作人员时,感觉好神气,仿若自己是个“有钱人”。周末到超市逛一圈,看看四周,几乎都是大人,像我这样年纪的顾客少之又少,摸摸口袋里的钱,顿时有种“钱包鼓鼓”想买什么心都不慌的豪气,小小的虚荣心真真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1世纪初期,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储蓄卡,主要用来缴学费存生活费,需要用钱的时候,通过ATM机把钱取出来用于支付这样那样的消费款项。再到后来,读研究生,校园里开始流行办信用卡,听办卡的工作人员把信用卡的好处说的“天花乱坠”,最终还是心痒难耐办了一张招商银行的“Young卡”。年龄大了,交际“应酬”也多了起来,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刷卡消费可以打折,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占点小便宜,总是免不了小小窃喜一番。

  如今,上班、结婚、生子,我的生活步入了稳定期,然社会的变化却是日新月异,移动支付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大至酒店商场,小到菜场小摊贩,只要你带着智能手机,就能完成商品交易的整个过程。就连我刚上幼儿园的女儿都知道二维码,经常说:“妈妈,你用手机帮我买个好吃的吧!”SO,不得不买喽!

  相信,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手段的进步,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未来认为发生变化。

  作者:牛兴华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从“存”到“取”的时代变迁
2   用支付宝交电费水费 移动支付从未如此便利
3   从记忆深刻的票证支付到快捷方便的电子支付
4   从货到付款到在线支付:我的网购支付方式变迁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