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无用的钱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4日 16:25:25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作者 疏泽民

  小时候,我没有钱包,而且也根本不需要钱包。后来到省城读书,看到舍友用钱包存放饭菜票和零钱,十分羡慕,心想等我参加工作了,也要买个钱包。

  1984年我参加工作,第一次领到工资袋,封面上写着金额29.5元,十分激动。我用10元在食堂买了饭菜票,寄15元给故乡的父母,其余的留在工资袋里备用。此后月月如此。虽然拿工资,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买钱包的愿望暂时搁浅。

  1996年,我被国内某杂志评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杂志社寄来了获奖证书和一只鳄鱼真皮钱包。钱包外皮光滑柔顺,同事见了也爱不释手。出门将钱包揣在裤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踏实感,感觉特受用。

  后来,信用卡渐渐流行,我也办了一张。购物消费时,随手一刷,输入密码,交易成功,到期自动从工资账户上扣款还钱,省去了不少麻烦。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几年,智能手机普及,日常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搞定。我也不甘落伍。买衣购物,在手机上逛网店,货比三家,看中就下单,自动送货上门。不仅商场超市,就连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太太也赶上了时髦。有一次,有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上门收破烂,我将旧电器、废报纸卖了,老大爷说零钱不多,改用发红包,只见他在手机微信中熟练地输入金额和密码,我的手机随即“嘀当”一声,废品款即时到账,愣得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短短四十年,我经历了盼钱包、得钱包再到弃钱包的过程,经历了从现金支付到信用卡记账再到数字支付的变革。钱包从有到无的点滴变化,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进步的缩影。(作者为安徽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从粮票看四十年支付变迁史
2   从凭票、刷卡到扫码
3   从煤油票到刷脸
4   我的出纳岁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