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介绍,经过前期的建设,宝象物流项目2号、3号两个冷库已于今年2月底正式运行。“先推出两个冷库是想先看看市场的反应,一经推出,市场反应超出预期,现在已经租满装满了,基本上都是冻肉冻品。”项目初试水就有这么亮眼的成绩,让人惊喜。张明说,国家省市政策加持的滇中新区和空港经济区一年一个样,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高投入、高标准建设。地铁机场线的开通,让空港经济区融入主城区15分钟经济圈;长水国际机场的高速发展,也让空港经济区腹地插上翅膀,成为临空产业的腾飞洼地;320国道改扩建工程打通交通桎梏,联通内外;呈黄高速公路从昆焦厂区门口拔起,为昆焦发展物流助力。
“高效的行政效率还为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张明坦言,从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到空港经济区,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是体制机制和行政效能的升级,更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的彻底转变。提及这一方面,张明表示,以宝象物流项目为例,在项目酝酿、规划、建设等过程中,政府高效审批推进,既是服务者,也是出谋划策者。
张明表示,由于试水效果良好,项目准备再启动一号库的建设,争取明年底投入使用。此外,原本要放在二期工程中建设的加工中心和高温库也将尽快提上建设日程。“都是应客户的需求来提速建设的。”在张明看来,等待今年底展示交易中心年建成使用后,宝象物流项目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得益于宝象物流项目的成功,昆焦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附加收获,不仅仅为转型升级带来了一个全新样板,也不可避免的提升了昆焦原厂址的土地价值,工业用地评估价成倍增长,连带着周边的土地价格也逐年走高。“产业项目活力足,产城融合发展是这一区域的必然之路,住宅用地价格的变化最能体现这一优势。”
放眼未来,张明对宝象物流和还在积极转型的昆明焦化制气厂都充满信心。“借助政策优势和航空、公路、铁路的交通优势,昆焦的发展起落点要站得更高更远。”张明认为,“国际级新区”“空港经济区”“自贸区”“区域辐射中心”等等词汇不再是遥而不及的定位,而是落脚于空港发展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触手可及的现实。“在‘一带一路’中,云南的经济崛起是必然的,这里是前言沿,也是进入印度洋最大的通道。”
现在,云南网携手东原集团发起的“云上空港·世界共享——封面人物共话空港未来”专题已上线,大家可扫描二维码进入专题与省内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入驻空港片区的企业、学校代表一同看空港经济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