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空港经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空港区域已成为城市乃至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11月22日,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器的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正式挂牌运行,由此,空港建设开始走进云南人的视野。如今,经过5年的酝酿积淀,生态优美、产城融和、交通便利、宜商宜居宜业的昆明空港经济区已逐渐成型。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随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空港经济区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空港新区大发展、大建设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和喜悦的一年。2019年,为展现空港经济区发展成就,推动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云南网携手东原集团发起“云上空港•世界共享——封面人物共话空港未来”专题宣传,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入驻空港片区的企业、学校代表等,从城市规划、片区经济价值以及各大入驻空港的支柱企业角度共话空港经济区发展。
2009年,豆海东乘坐的飞机从巫家坝起飞,这一次,他不是出差,而是离开家乡,到其他城市去工作。登机前,他看见了机场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起飞后,透过飞机舷窗,他看见的巫家坝周边密集的建筑物。
在豆海东离开昆明之前,昆明市启动了长水机场的建设,也许是一个民航人对机场特有的情节,那时起,豆海东便知道,新机场,将会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新区域。
虽然离开家乡,但是每一年,豆海东还是会回到昆明与家人团聚。那些年间,他从空中看着城市的成长,直到2017年,他回到昆明,才真切地感受到空港经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21世纪以来,人、才、物和信息高速流动,让航空运输这种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空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豆海东说,昆明可以说比较早地感应到了这个变化:“北京大兴机场今年建成,成都的新机场还没完工,而昆明,在2012年就完成了巫家坝机场转场至长水机场的动作,这是很有前瞻性的。”
豆海东解释,昆明有着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核心区域,这也为空港经济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长水机场位于昆明的东部,与城区距离不到20公里,空港经济区位于机场与主城区的中端,这个优势使得空港经济区的临空经济发展可以更加充分的依托和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化与产业化的互动,将临空经济区与提升城市功能充分结合起来。
机场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但它不只是承担着航空运输集散功能,还具有以机场为依托,发展临空产业的作用。国际航空运营经验表明,机场直接影响所在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如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形成了以肯尼迪和纽瓦克机场为双枢纽的机场群,每年创造约57万个就业岗位和79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一个大型枢纽机场可以辐射到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大的产业链。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很多城市已经依托机场陆续开始规划和发展临空经济区,许多大机场、甚至支线机场非航空业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远远超过了航空业务本身,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形态,空港经济所具有的强大带动性和辐射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一轮发动机。
回观巫家坝机场,受地域限制,巫家坝机场无法承载临空经济所需的各项功能,长水机场的规划与建设,体现除了前瞻性,空港经济区犹如一张白纸,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想象力和空间。长水机场T2航站楼的规划与建设,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形式与新航站楼接轨,形成高效顺畅的接驳服务与交通系统无缝连接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高速发展的民航业,将为空港经济区聚集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在机场周边形成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物流业、服务业、配套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产业集群,进一步助推空港经济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