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楚雄:在“滇中翡翠”建设中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1日 10:59:12  来源: 云南网-云南经济日报
分享至:

  李光彪

  楚雄州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均居全省第2位,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居全省第7位,林木绿化率居全省第4位,以上五项指标均居滇中五州市之首;全州国家林业龙头企业数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野生菌产量、松香产量、核桃之乡数量均居全省16州市第1位,林业总产值居全省16州市第6位,居滇中五州市第2位。无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培植,楚雄州均走在全省前列,多项指标居滇中五州市之首,具备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滇中翡翠”的基础条件。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继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配套改革推进缓慢,林地潜力未得到充分激活,全州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6%,但林业增加值仅为18.51亿元,仅占农业增加值的10.18%,林地产出仅为232元/亩;全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年价值量为5.28万元/公顷/年,仅占全省7.41万元/公顷/年的71.3%;城乡绿量不足、质量不高,森林结构单一、质效较差;资源林政管理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尚有13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区,40多万亩干热河谷、高寒地区等生态脆弱地区植被亟待修复等等。这些不利条件,成为了我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滇中翡翠”建设的短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不仅要有查找问题的勇气,更要有直面问题的气魄和解决问题的担当,在建设“滇中翡翠”过程中有所作为。

  高举生态旗。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开展森林城市(县城)创建。到2020年,完成1个国家级森林城市、9个云南省森林县城创建,启动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争取1—2个森林特色小镇列为全国创建试点;实施城乡增绿补绿。推进城乡林业生态圈建设,重点加强环城林带、江河风光林带、绿色通道林带、防护林带的建设;实施通道绿化。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线路和县乡道路为重点,抓好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让公铁路、公路线变成绿化线、风景线;实施水岸绿化。对城乡江河沿岸实施以水引绿,增加水岸林木绿化,形成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错落有致、自然和谐的水岸景观带;实施苗圃式绿化。新建苗木园区3000亩,种苗交易市场2个1500亩,为绿色创建提供苗木保障,围绕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重要旅游公路,培育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苗木龙头企业5个以上,新建苗木基地1万亩以上,实现重要路域苗圃式绿化目标,提升路域环境。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干热河谷、高寒山区、“五采区”、沙化土地等困难立地地区生态修复。到2020年,实施困难立地地区生态修复5万亩。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20年,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320平方公里。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到2020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3万亩以上,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6万亩以上。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森林结构优化和森林质量整体提升。到2020年,实施森林质量提升项目60万亩以上。提高核桃、板栗、花椒等特色林果基地和野生菌等非木质林产业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高原特色林产业基地质量全面提升。到2020年,实施产业基地提质增效80万亩。对城镇、乡村、通道、堤岸、农田林网等实施增绿补绿、优化树种结构,促进城乡绿化质量整体提升。到2020年,全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0%,公路和水岸宜绿路段林木绿化率达到90%以上。

  打好保护仗。切实推进依法治林。认真贯彻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坚决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到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6.9%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落实森林管护责任。严格天然林、公益林保护管理,进一步把管护责任、管护人员、管护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补偿为主、市场机制和社会捐赠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提高补偿标准。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林地定额管理、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登记,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强化林木采伐、运输、加工经营管理,采伐量控制在森林采伐限额以内,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现有17个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管护能力,促进自然保护区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州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面积达330万亩以上,占国土面积比例达7.5%左右。着力加强绿孔雀、黑冠长臂猿、苏铁等为代表的极小种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高栖息地质量,扩大种群数量,实现物种“零灭绝”目标。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标准和理赔办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建立湿地认定和保护制度,健全湿地生态修复机制,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以自然湿地为主,对退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加强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到2020年,全州自然湿地保有量达33万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水平,全面开展森林火灾保险,推进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建设,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1‰以内,当日扑灭率不低于98%,火案查处率不低于80%,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蔓延,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提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建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

  做活林文章。加快发展林业六大基地。到2020年,继续发展核桃22万亩,使全州核桃达到600万亩;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30万亩,不断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发展花椒、芒果、油橄榄等经济林果23万亩,使全州花椒面积达到80万亩、水果面积达到60万亩。大力发展观赏苗木、花卉香料、林药林菜10万亩。发展珍贵用材林基地1.5万亩,使全州珍贵用材林基地达到4万亩以上。实施野生菌保育50万亩,使野生菌保育面积达到250万亩。发展野猪、梅花鹿、七彩山鸡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30个,使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达到100个以上。通过六大基地建设,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开展森林产品加工利用。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外引、内联”的要求,努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新型主体,积极开展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野生菌、木材、松香、香料等主要林产品精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4户,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0户以上,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小巨人”。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力度,着力开发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森林康养、森林探险、森林科考科普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林产品绿色、生态、安全、营养、保健等多种优势,加快打造“核桃之乡”“野生菌王国”“楚雄牛肝菌”“南华松茸”“大姚核桃”“摩尔农庄”等林产品品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全州林产品市场知名度、影响力、占有率和竞争力。到2020年,取得云南省名牌产品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以上,使全州林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

  弘扬林文化。健全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州、县(市)、乡(镇)三级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站,推进全民参与生态文化宣传,逐步建立起具有彝州特色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根据《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文化传承创新,挖掘自然景观、森林文化、茶花文化、兰花文化、盆景文化和野生动物文化等价值,发掘各少数民族优秀生态传统文化。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并重,在全社会厚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全社会热爱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浓厚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楚雄州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央企违规经营投资将分级分层追责
2   李克强听取长生疫苗案进展:坚决严查重处
3   曲靖:融资供需“一网打尽”
4   昆明5条在建地铁线路施工顺利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