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财经频道 >>  消费 >>  正文
必须抑制“假公园真地产”的商业逻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11:01:25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本报评论员 刘孙恒

  “假公园真地产”项目,不但有可能扰乱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悖,而且有害于主题公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加强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管理,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下发《关于加强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通知中称,严格控制主题公园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不得通过调整规划为主题公园项目配套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变相将主题公园与周边房地产开发,防范“假公园真地产”项目。

  虽然当前全国约有2500家主题公园,但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的语境下,主题公园市场依旧属于“蓝海市场”,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要求,“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便是印证。

  资本积极涌入主题公园市场是一件好事,文旅地产也没有原罪,然而,以建设主题公园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假公园真地产”的商业逻辑必须予以抑制。

  “假公园真地产”的商业逻辑存在多重问题,首先是涉嫌违法违规。众所周知,我国土地利用实行分类管理,每类用地只能按规划用途使用,而房地产开发势必会改变主题公园建设用地的用途;由于建设主题公园是为了完善城市功能,终极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地价便宜,也容易获得审批。换句话说,“假公园真地产”相当于开发商是在借主题公园大肆“圈地”。

  当开发商本末倒置,将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上,以便快速实现政策套利,主题公园建设反而只是抬高周边房价的装饰品,不但有可能扰乱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悖,而且有害于主题公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须知,主题公园建设要想实现预期目的,由此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并不是说有钱就能解决问题,它还是对企业技术能力、专业人才、运营经验等各个方面的考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专家曾言,“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只占比约10%,有约70%的主题公园亏损,有约20%持平。”

  而成功的例子则寥寥无几,其中迪士尼乐园算一个。就拿迪士尼乐园在我国的成功来说,从1986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播放《米老鼠与唐老鸭》算起,到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细化运营,让米老鼠、唐老鸭、睡美人等一系列经典卡通形象深入人心,因此才梦想照进现实,真正实现了“要在每个人心中构建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的誓言,自身也赚得盆满钵满。

  防范“假公园真地产”项目,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部门严格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关于主题公园建设的供地方式、业态配比、规划布局等方面的审批权限,需要牢牢把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者,应予以严惩;另一方面也是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地产市场进入“下半场”的情形下,要想实现完美转身应该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钻制度漏洞,打法律擦边球。

责任编辑:字月璐
相关阅读
1   昆明市场乳品频频降价 打响促销战
2   云南楼市迎重拳整治 重点打击投机炒房
3   虹鳟鱼归入生食三文鱼岂能由行业内定
4   华润万家发布《201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