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现代空港智慧新城
一座城的底色在于产业发展,一座城的未来也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兴则城兴,空港经济区的门户枢纽地位,势必要担负产城融合的使命,建设超高标准的空港新城。在产业规划上,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紧密联系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定位,聚焦临空经济,以基地航空、航空服务、航空物流、多式联运物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贸服务、商务会展、高新精轻制造业、生物医药、综合保税、文化休闲为主导产业,并以组团化发展理念,打造一座科技研发、跨境电商、大数据应用等“互联网+”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空港智慧新城。
2018年,空港经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6.39 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17亿元,年均增长20.47%;固定资产投资由2015年的138.0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52.25亿元,年均增长31.3%。2019年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47.81%,增速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74亿元,同比增长52.6%,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居昆明市各开发区第一,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已跟昆明市第二板块县区大致相当,市场主体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空港经济区作为滇中新区核心区“引爆点”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日前,空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和丽川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滇中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向与会记者展示了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空港经济区共有工业企业113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各类商贸企业875户,其中规模以上商贸企业15户,综合保税、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正在聚集,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招商引资到位内资项目由2015年的7个,增长到2018年的53个;到位内资由2015年的8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6.75亿元,年均增长12.06%;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6032.43万美元。
滇中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武汉万吨冷链物流港、维乐昆明空港物流园、京东方新型显示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建隆达文化创意园、香港泉康、云南出版物流、普洛斯等项目稳步推进,圆通速递云南区域管理总部、云南道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空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个个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一个个项目在空港经济区落地生根,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有效夯实了空港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基础支撑。
服务加速度营造“五重”安商氛围
空港经济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启用,拉开了空港经济区“一站式”服务的序幕,作为云南滇中新区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和“引爆点”,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人才、资金、项目等就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跑。”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发展资源的重要因素,是空港经济区增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滇中新区拥有54项省级审批权。入驻空港经济区辖区范围内企业,除可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辐射中心)建设等多重政策的叠加外,还可以享受滇中新区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出台的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资金扶持、人才扶持、代理招商等。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空港经济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企一策”特殊扶持政策,享受行政审批“一站式、一条龙”绿色通道及全程代办服务。空港经济区秉持“小机构、大服务”理念,深化线上线下政务大厅管理,将“一网四中心”建设推行至社区,实行“一号申请、一网办通、一窗受理”,逐步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学习先进地区审批服务经验,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打造企业服务、项目落地最短路径,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办理效率,积极营造重商、亲商、扶商、爱商、敬商氛围,全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至此,空港经济区在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